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四川:特色農業繪新圖

  • 發佈時間:2015-12-21 10:12: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蒲江的醜柑、攀枝花的芒果、川西的牦牛、雅安的冷水魚……近年來,一大批出自蜀鄉大地的“明星”産品脫穎而出,除馬鈴薯、茶葉、柑橘、中藥材等八大産業整體實力進入全國三強外,一大批“新生代”特色農産品優勢産區也嶄露頭角……

  特色農業繁榮發展的背後,是一條著力按照資源稟賦調整優化區域産業結構、立足消費導向調整優化品種品質結構的四川農業轉型路徑。

  調結構糧食生産與特色産業兩手抓

  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産省之一,四川農業承載著艱巨的使命,既要為國家糧食安全做貢獻,又要為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做表率。然而,近年來,糧油等大宗農産品受市場價格“天花板”與生産投入“地板”擠壓,各種風險和結構性矛盾正積累聚集,如何突破?

  按照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提升糧食生産能力、按照資源稟賦調整優化區域産業結構、立足消費導向調整優化品種品質結構,從注重抓糧食生産轉移到與抓優勢特色效益農業並重——四川農業轉型路徑十分明晰。

  2014年初,四川省政府1號文件《關於加快川茶産業轉型升級,建設茶業強省的意見》發佈。文件指出,重點建設20個規模20萬畝以上的茶産業基地強縣,建設300萬畝生態高效茶葉基地和規模化有機茶園,把四川省建成國內外知名的茶葉生産、加工和貿易、文化基地,到2020年,建成千億元川茶産業。

  一個在農業産值中並不佔主導地位的茶葉産業之所以能成為省政府一號文件的專題建設目標,這背後可以看出四川省紮實推進特色産業發展的決心。四川省農業廳廳長任永昌表示,四川地形多樣、氣候獨特、生態良好、生物多樣性富集優勢明顯,按照自身資源稟賦優勢,調整優化區域佈局,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已經成為四川農口上下的共識。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四川農業産業區域佈局更趨合理,已形成了連片發展的川西“稻菜”輪作産業帶、盆周山區名優綠茶産業帶、長江上中游優質柑橘産業帶、龍門山脈優質獼猴桃産業帶、川中檸檬産業帶和四川盆地優質生豬、盆周山區優質肉牛羊、川西優質奶牛、川中優質禽兔優勢主産區。

  在調整區域佈局的同時,四川還著力調整優化品種結構,引進、選育了一批高産優質、適應性廣、競爭力強、適銷對路的優良品種,主要農作物和畜禽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95%和85%以上。科學規劃種類、品種,打好錯季牌,實現均衡上市。適應消費結構變化,發展優質生豬、牛、羊、特色小家禽和名優水産養殖。

  強基地組織化標準化推動特色産業升級

  地少人多的基本省情決定了四川農業的小生産格局。在城鎮化浪潮下,如何打破這一格局,推進農業由千家萬戶的小農生産向適度規模化經營轉變,既是傳統農業轉型的時代要求,更是對種植技術和市場開拓能力要求更高的特色農業發展的迫切需求。對此,四川的辦法是通過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等組織帶動,以農民為主體發展特色産業,通過組織化標準化推動特色産業升級,保障農民成為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利益鏈上的重要一環。

  在有紅心獼猴桃發源地之稱的蒼溪縣,現代農業園區正成為培育增收富民産業的重要抓手。根據特殊地形,蒼溪“因山就勢、長藤結瓜”,組團式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創新推行萬畝園“帶”千畝園、種植園“套”養殖園、田園精英創業園“聯”農戶標準園的群園聯動模式,獼猴桃、蒼溪雪梨等優勢特色産業成效凸顯。

  擁有柑橘、茶葉、獼猴桃三大特色優勢主導産業的蒲江縣是四川大力推進特色農業標準化的一個縮影。其不僅在全國率先探索出茶園託管和統防統治模式,使茶企與茶農建立起合作雙贏的利益聯結機制,而且大力推動標準化生産,提升農産品品質。近年來,蒲江先後出臺的地方特色農業標準就有19個,涉及種植生産、冷凍儲存、分選包裝、運輸銷售和監督管理等全産業鏈,優勢農産品標準化生産覆蓋率在90%以上。

  此外,圍繞大基地建設,為改變以往“撒胡椒面”的低效做法,四川將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在優勢産業帶上,短短幾年,其便建成萬畝億元示範區800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7個、國家級農業産業化示範基地9個,新建和改造提升“千斤糧萬元錢”“噸糧五千元”的糧經複合産業基地340萬畝,2013年糧食和蔬菜總産分別位居全國第六、第三。

  延鏈條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挖掘特色農業潛力

  近年來農業多功能性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在大農業觀指導下,四川提出“唱好林草戲,打好果蔬牌,奏好交響樂,加快構建特色鮮明、産加銷一體化、一二三産業融合的現代農業産業體系。”

  如何融合?圍繞糧油、馬鈴薯、茶葉、水果、中藥材、畜牧、水産等特色優勢産業,四川著力提高農産品貯藏、保鮮、烘乾、包裝等水準,發展農産品産地初加工,已建成各類初加工設施7480座,年儲藏保鮮烘乾能力190萬噸。項目覆蓋20個市州40個縣76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受益農戶22.5萬戶,有效服務現代農業産業基地940萬畝。

  隨著屠宰流水線正式啟動,一頭頭待宰生豬在被電流擊暈後勻速進入屠宰線,車間工人刺殺瀝血,栓腿提升,金鐘公司生産線開始繁忙運轉。目前,四川生豬屠宰加工能力達到4000萬頭,肉類加工業已經成為食品工業中僅次於白酒的第二大支柱産業。此外,依託優勢産業基礎,形成了郫縣川菜調味品産業集群、川西川南茶葉主産區優質茶葉加工産業帶等一批農産品加工産業集群。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達到8703戶,其中國家級60家、省級589家。

  在有“萬擔茶鄉”美譽的邛崍市,全長15公里的“邛茶走廊”已經建了大半。邛崍市副市長李建告訴記者,作為邛崍災後産業重建的重要載體之一,“邛茶走廊”以打造現代化標準化茶園為主體,同時將在沿線呈現一批風格各異、特色鮮明的精品茶莊,推動三産融合發展。

  “産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産品變商品”,近年來四川特色農業的崛起為其休閒農業的大發展提供了土壤,各種採摘節、賞花節應接不暇,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大突破點。2014年,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綜合經營性收入750億元,帶動900萬農民就業;前三季度綜合經營性收入830億元,同比增長35%。今年,四川還啟動了省級示範休閒農莊認定和省級示範農業主題公園創建,欲打造出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精品路線、精品節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