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代表委員熱議“三新”:順應時代潮流指引中國未來

  • 發佈時間:2016-03-04 08:22: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劉少華 葉曉楠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代表委員熱議“三新”:順應時代潮流 指引中國未來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首次提出“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這個説法。在過去幾個月中,這個説法在中國政治生活中被廣泛討論,其中所包括的諸多關鍵詞,早已為人們耳熟能詳。

  接受本報採訪的代表委員們認為,“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提出,是對發展規律的科學總結,順應了時代發展需要,契合了新形勢新問題,指明瞭中國未來的發展道路。

  蘊含豐富內涵

  何謂“三新”?代表委員們認為,這個簡單的説法中包括了豐富的內涵。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廣安市委書記侯曉春告訴記者,從中國夢的大篇章,到“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到新發展理念的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到新中國成立100週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思路一步一步形成。這份“答卷”,既有很強的邏輯性,又全面、系統、科學。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漢民認為,“三新”新在以人民為主體,共用發展的成果;新在全面發展;新在與時俱進。他舉例説,“供給側改革”這個詞本身不是新詞,但是在新形勢新情況之下,它被賦予了嶄新的內涵。當前,不僅單個行業、企業或個人要適應供給側改革,全社會都要適應並著力推進供給側改革,引領“十三五”的新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蔡達峰認為,作為新戰略,“四個全面”更完整地展現出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總體框架,為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提供了強力保障。

  順應時代潮流

  在代表委員們看來,“三新”首先來自於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發展的實踐。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賀州市委書記趙德明對記者分析説,當下“三新”思路的形成有兩大背景:一是原有經濟增長模式不可持續,需要改變;二是需要整頓官僚隊伍,凝聚、推動改革力量。

  “為什麼會形成‘三新’?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治國理政實踐中,順應發展狀況和潮流所做出的調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趙梅認為。

  趙梅分析説,過去3年多來,國內國際形勢都有一些新變化。就國內而言,儘管經濟持續增長,但實踐中也面臨許多挑戰,如脫貧、環境、城鄉發展不均衡等問題;從國際來看,無論經濟復蘇乏力還是恐怖主義等,都是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

  對發展規律的總結,同樣是“三新”形成的原因。

  “十八大以來,中國從上到下廣泛實踐,並在實踐中開拓創新。這次的創新,是一次系統性的創新。”在全國政協委員、蘇州大學校長、民盟江蘇省委副主委熊思東看來,“三新”既源於中國共産黨對於執政規律的思考和實踐,也是對社會發展規律,特別是中國建設經驗和發展道路的總結。

  指引中國未來

  “我認為,歷史會記住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熊思東認為,“三新”能切實指導、解決發展中面臨的一些具體問題,檢驗我們所做的一切能否真正促進經濟社會良好發展,能否讓所有民眾都有獲得感。他還認為,“三新”是中國這個文明古國為世界發展提供的智慧。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財經大學副校長鄧輝認為,有了好的理念,如何落實將是關鍵。而今年恰逢“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作為人大代表,就要用新的眼光來做好“十三五”規劃的審議工作。“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的地步,提出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戰略,是一種必然的要求。”

  “在基層,我們深刻認識到、感受到,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在我們治國理政的‘三新’中得到了全面體現,如今‘十三五’的宏偉篇章剛剛拉開,我們更是堅定了信心。”侯曉春表示。

  趙德明認為,對於未來中國而言,這“三新”至少有著3個方面的影響:一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二是經濟發展成果的分配更加注重平等,三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記者 劉少華 葉曉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