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去庫存不能沒有底線”

  • 發佈時間:2016-03-03 01:32:21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瀋陽“零首付”政策及時叫停

  深度

  每天為你

  講述一個

  財經故事

  在中央發佈去庫存政策之後,各地方政府緊鑼密鼓地推出房地産新政。3月1日,瀋陽發佈房地産“22條新政”,“零首付”買房引發關注,被稱為“前所未有的力度”。不過,該政策當日夜間被緊急叫停。“曇花一現”的新政,卻激起了千層浪,業界反思杠桿增加的風險,稱零首付不是賣房,是賣拐。

  還好!當晚及時叫停

  3月1日,瀋陽市政府發佈《瀋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內容包括:對個人購買住房的,市區兩級給予獎勵政策;公積金最高貸90萬元;土地供應減半;降低二手住房交易稅費;鼓勵農民進城買房居住等,共22條意見,被稱為“22條新政”。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一條與大學生購房有關。《意見》明確,支援高校、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新畢業生購房。對畢業未超過5年的高校、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在瀋陽購買商品房的,給予住房公積金政策支援,公積金連續繳存時限由6個月降為3個月,首付比例實行“零首付”政策,最高貸款額度為單方60萬元、雙方80萬元。對高校、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購買商品房的,給予每平方米200元的獎勵政策。同時,對高校、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新畢業生購房的,給予契稅全額補貼政策。

  “零首付”首次出現在地方政府救市措施中,也創下了鼓勵在校生買房的先例,政策發佈即刻引發熱議。當晚,瀋陽市委宣傳部通過官方微網志稱,市政府有關部門表示“‘政策’還處於前期調研論證階段,暫不具備出臺條件”。“零首付”新政以“一日遊”告終。

  熱議!“不是賣房,是賣拐”

  雖然曇花一現,但是依舊引起了各界的熱烈討論。經濟學者馬光遠表示,中央去庫存的前提是在合理杠桿的範圍內,在確保金融安全,特別是銀行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情況下採取有效措施。畢業沒有超過5年的大學生,絕大多數屬於收入不高的階層,對這些群體實現“零首付”政策,等於是瀋陽版的美國次貸。鼓勵沒有畢業的大學生買房,則更是突破了底線,“這些沒有畢業沒有收入的大學生買房的唯一來源就是他們的父母,等於將他們的父母裹挾進提前買房的困境。瀋陽‘零首付’不是賣房,是賣拐!”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稱,該政策力度驚人,醞釀巨大風險,“從瀋陽的市場情況看,零首付其實蘊涵了巨大的市場風險,瀋陽目前整體經濟漲幅趨緩,而剛畢業的學生收入必然穩定性差,這種情況下,即使房價不跌,對於銀行來説也是巨大的風險源頭。”

  亞太城市房地産研究院院長謝逸楓則認為,“零首付”政策缺乏具體的操作性,央行、銀監會都沒有文件與政策支援,銀行難落實,“這樣的“零首付”政策容易爆發次貸危機與金融系統的風險,及時叫停應該支援。

  反省!不能重蹈股市加杠桿覆轍

  首創“零首付”政策,地方政府可能出於哪些方面的考慮?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底,瀋陽房地産庫存2874萬平方米,在全國29個重點城市排第一,預期需要20個月左右才能消化完庫存。瀋陽新建住宅價格指數從2013年10月起就進入大滑坡狀態,在2014年2月全國性房價下跌中瀋陽也下滑慘烈。直到2015年下半年,瀋陽樓市才出現了小幅反彈。

  事實上,瀋陽此前也多次出臺了與房地産相關的政策,2014年6月,出臺了《關於瀋陽限購政策最新通知》,明確表示瀋陽市限購政策取消。外地人不限購,可以購買多套住房;瀋陽本地人也可購買多套住房。2015年國慶前夕,瀋陽市政府也發佈了9條新政,對居民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發放補助資金。不過,從市場的表現來看,並不起到預期的效果。“遼寧省經濟下行壓力大,人口、人才外流嚴重,‘零首付’政策除了去庫存,還有吸引大學生落戶,留住人才,增加新的購房需求的因素。”謝逸楓表示。

  瀋陽新政的曇花一現,讓不少業內人士意識到杠桿增加的風險。首付的降低,對於銀行來説杠桿其實是在加大,風險程度也對應上調,“零首付”則意味著銀行全部承擔市場風險。“不能像去年的股市一樣在杠桿瘋狂到極致時才去限制,不能等到慘劇釀成再去善後。房地産一旦出現瘋狂的加杠桿行為,對房地産行業乃至中國經濟都會造成致命的打擊。”馬光遠如此表示,“救市政策越沒底線,這個城市的房子越不值錢。一個城市如果‘零首付’,如果把去庫存的手伸向在校學生,則幾乎意味著,這個城市的房子基本沒有什麼價值了。”

  北京晨報記者 楊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