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老齡化社會已至 更需前瞻性應對

  • 發佈時間:2016-03-03 00:29:28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海作為中國改革的前沿陣地,在自貿區改革的持續推進之中、在“雙創”浪潮的持續涌動之下,上海的代表委員也帶來了改革一線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為此,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長寧區副區長翁華建,作為典型的學者型官員,此前他長期擔任上海市發改委總經濟師,對於經濟形勢的變化有著敏銳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

  記者:您今年的提案關注什麼問題?

  翁華建:作為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的政協委員,我首先關注的肯定還是分內之事。對於整個社會來説,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障是一件補短板的事。

  在今年的提案中,我的主要建議是“前瞻性應對人口老齡化現象”。在經濟學上,人口結構決定經濟表現,一個年輕的國度顯然會比老邁的國家更容易蓬勃向上。但是,截止到2014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2.12億,佔總人口的15.5%。同時,我國80歲以上的高齡人口也在不斷增加,目前已達到2400萬,佔老年人口的11%。

  記者:您認為人口老齡化給中國社會帶來哪些挑戰?

  翁華建:一是未富先老,我們要充分借鑒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應對老齡化的經驗,但不能照搬,必須鼓勵更多的城區先行開展深度老齡化應對綜合改革試點,為全國完善系統性制度和政策安排探索經驗。二是我國老齡化人口規模即使從全球範圍來看也是前所未有,目前已遠遠超過了日本的總人口。僅憑政府一家甚至一個部門的單打獨鬥不足以應對深度老齡化的挑戰,必須加強資源整合與聯動、政策統籌與銜接,形成良好的政策導向,讓有限的政策與服務資源發揮更大效應。三是我國老齡化的峰值尚未真正到來。不從長計議、超前應對,我國老齡化事業將不堪重負、發展不可持續。

  記者:您認為政府可以有哪些作為?

  翁華建:首先要在“醫養結合”上下功夫,上醫治未病。要改變醫療資源投入和醫療保險支付的政策導向,鼓勵各類、各級醫療服務機構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制定生活方式干預、健康促進、慢病管理、重大疾病篩查與風險控制,以及院後康復等環節的醫療服務計劃,加大服務資源投入,治未病、防大病、早康復,盡最大努力保護和挽救老年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讓更多的老人擁有一個有尊嚴的晚年;通過針對中年人的健康管理與慢病防治計劃,使得今後有更多健康人群邁入老齡社會;通過針對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預(如體能鍛鍊、心理健康管理、肥胖防治等)計劃,使得今後有更多健康的中青年能夠承擔迎接老齡化峰值的重負。

  同時,還體現在加強政策保障推進“教養結合”,補齊護理隊伍建設短板。加強學科與師資建設,政府要引導和鼓勵社會加大對養老職業教育、崗位技能培訓及實訓基地的投入,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歸屬感。

  記者:除了政府,市場是否可以在養老問題上有用武之地?

  翁華建:是的。老齡化既是問題也是商機。可以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加快研究引導高端養老需求分流的機制,既有效緩解養老基本公共服務的供求矛盾,又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提升發展養老服務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而且,還要加快出臺鼓勵老年金融服務發展的政策意見。老年金融的定位是服務老年群體、老齡事業和養老服務業發展,著眼于增強個人和家庭養老的經濟能力,彌補長期養老護理保險制度缺失,鼓勵老年消費和投資;支援老年護理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扶持老年産品服務及技術開發;充分挖掘老年群體的兩大財富積累,服務於創新發展,使老年群體也成為應對老齡化的重要力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