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財富管理行業競爭日益激烈

  • 發佈時間:2016-03-01 22:17:43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國外越來越多的富人和財富管理公司的出現,我國財富管理已經不再是銀行一家獨大,信託、基金及第三方理財機構都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行業呈現了整合的趨勢。”投中研究院日前發佈的《2015年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研究報告》稱,為應對行業的競爭,財富管理機構不約而同地開始提供更多産品和服務,以便能更好地為客戶提供財富管理産品。

  銀行仍是龍頭老大

  就目前國內而言,規模最大、最具有影響力的仍然是銀行理財業務,因為傳統商業銀行佔有大量客戶群體,可以很自然延伸到財富管理領域。

  由於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高於定期存款,而銀行在居民心中又是信譽的保障,所以會持續推動居民的理財需求。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銀行理財規模呈現逐步擴大的狀態,2007年底,銀行理財規模僅有5000億元;2009年底突破萬億後迎來加速提升;2013年底突破10萬億元,到2015年國內銀行理財規模已突破20萬億元;預計在2016年將超過23萬億元,穩居各財富市場規模第一位。

  但是,目前國內絕大部分銀行還不能很好的理解財富管理這一行業,甚至認為只是對高凈值個人高息攬儲的一種方式,並將銷售自身理財産品以及基金、證券、信託、私募等投資機構的理財産品作為一種通道業務。

  投中研究院認為,未來,隨著降息週期的開啟,銀行理財的規模提升將會受到限制。從銀行業協會的數據來看,近三年隨著利息逐步下降,銀行理財的收益率也呈現下降趨勢。投中研究院預計,由於銀行理財業務還停留在金融産品代銷的初級階段,並不能真正獲得客戶認可,缺乏可以主動提高的經營模式及策略,所以未來突破增長瓶頸較為困難。

  信託軟著陸趨勢明顯

  從信託管理資産規模來看,從2011年開始,信託資産規模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根據銀監會統計,2011年底,信託資産規模為4.8萬億元;2012年底達到7.4萬億元,截至2015年三季度,總管理規模達到15.62萬億元。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於A股暴跌、寬鬆貨幣政策邊際效應遞減,收益率不斷下降的趨勢也延續到信託市場,而信託資産規模也出現首次下降。根據銀監會數據統計,2015年二季度信託總管理規模為15.87萬億元,截至三季度規模則為15.62萬億元。可以看出,信託資産規模首次結束了自2011年以來連續4年50%以上的增長。投中研究院認為,信託業快速擴張的勢頭已經明顯受到遏制,信託軟著陸的趨勢明顯。

  基金規模呈爆髮式增長

  在2007年股市快速上行的帶動下,中國基金規模出現了爆炸式增長,到2007年底,國內基金已達341隻,合計總資産凈值達到3.1萬億元。但自2008年開始,由於股票市場低迷,基金總體份額有所回落,在這個過程中,基金的投資範圍從股票擴展到對衝、量化等新的投資品種上,基金總體規模得到有效增長。

  總體來看,基金公司管理規模持續增長,一方面體現了市場投資行為與選擇的變化,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其對市場的影響程度。此外,以餘額寶為主的網際網路基金的誕生,開啟了“網際網路+”基金模式,也意味著基金公司未來打破傳統瓶頸,跨入一個新的時代。

  獨立財富管理機構迅速崛起

  對應投資者日益加劇的財富管理需求,第三方理財機構從無到有,迅速崛起,僅10餘年的時間就發展成為財富管理市場的重要角色。

  目前,國內獨立財富管理機構的市場份額仍然較小,據公開數據統計,2015年獨立財富管理總資産約為4.68萬億元,佔整個財富管理的市場份額僅為5%。而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獨立財富管理佔據整個財富管理市場份額的60%以上;中國台灣、香港等地佔30%左右。所以伴隨著大眾富裕人群以爆炸性的速度增長,投中研究院預計未來發展潛力最大、速度最快的將是獨立財富管理機構。

  保險行業資産管理規模穩定增長

  受益於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保費高速增長,保險行業資産管理規模穩定增長。保險公司的財富管理也逐漸進入到人們的視野,其中,人壽類保險産品成為保險機構的主要資金來源。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保險機構資産總額已穩步提升接近12萬億元,年增速約20%。

  目前保險類機構主要投資的項目有三類:債券、股票和基金。隨著監管層對權益類資産投資的放開,股票+基金組合佔比逐步上升。公開數據顯示,保險的資産一般20%~30%用於存款、30%~40%用於債券、10%~20%用於股票和基金。

  保險類機構主要有兩大優勢,一是自有資金充足,背靠母公司,不用再為資金來源而鋪設渠道;二是投資領域廣泛,保險類投資機構可以覆蓋權益類投資、固定收益類、産業投資類等高中低不同風險業務領域的資産管理機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