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7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重大病蟲害防控早知道

  • 發佈時間:2016-03-01 08:30:3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底,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專家對今年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進行了會商,發佈了《2016年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預報》。由於病蟲源發生基數較高、冬春季氣候和作物種植有利等因素影響,預計今年我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總體為偏重發生年份,全國累計發生面積約55億畝次。其中,小麥赤霉病、粘蟲、水稻“兩遷”害蟲等流行性和遷飛性病蟲害重發風險高於上年,水稻紋枯病、水稻螟蟲、小麥蚜蟲、玉米螟發生區域廣、為害重,稻瘟病、小麥條銹病、玉米大斑病、馬鈴薯晚疫病在部分地區有偏重發生可能,飛蝗和草地螟總體發生平穩。

  【水稻“兩遷”害蟲】

  預計今年稻飛虱總體偏重至大發生,程度將明顯重於近年,發生面積4.3億畝次,華南、江南、長江中下游稻區大發生,西南、江淮稻區偏重發生。稻縱卷葉螟總體偏重發生,發生面積3.2億畝次,黔東、湘西、江南和長江中下游湖庫、沿江稻區大發生,西南大部稻區中等發生。

  蟲源基數:“兩遷”害蟲2015年秋季回遷蟲量較高,長江中下游、江南和華南稻區燈下誘蟲量平均比常年高8%。

  品種佈局:我國南方稻區單、雙季稻混栽,以粗稈大穗、優質高産型品種為主,易形成適溫高濕的田間小氣候,且栽插期、生育期不整齊,橋梁田多,有利於“兩遷”害蟲輾轉為害,加重為害程度。

  氣象條件: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和預測,厄爾尼諾事件從去年開始會一直持續至今年春季,將導致南方稻區冬春氣溫正常或偏高、降水偏多、汛期提前、時空分佈不均,這樣的氣候條件有利於我國和越南“兩遷”害蟲越冬和蟲源積累,增加發生基數,亦導致“兩遷”害蟲遷入期提前,遷入量增加,局部出現集中降落為害。

  【水稻紋枯病】

  預計今年水稻紋枯病偏重至大發生,發生面積2.7億畝,華南、江南、長江中下游稻區大發生,西南北部和江淮稻區偏重發生,西南南部和東北稻區中等發生。

  菌源基礎:我國主産稻區紋枯病連年發生,田間菌源基數不斷積累,大部稻區具備中等以上發生程度的菌源基礎。

  品種佈局:目前我國各稻區主栽的粗稈大穗高産品種多為感病品種,溫濕條件和種植制度適合水稻主産區紋枯病越冬和病害流行。

  氣象條件:據預測,2015年冬季(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2016年春季(3~5月),西南、江南和華南稻區溫度偏高,降水偏多。

  【水稻螟蟲】

  預計今年水稻螟蟲總體中等發生,發生面積2.8億畝次,其中,二化螟在江南和長江中下游單雙季稻混栽區和西南北部稻區偏重發生;三化螟在華南、西南北部稻區中等發生;大螟在長江中下游部分稻區呈上升趨勢。

  蟲源基數:冬前調查,2015年二化螟越冬蟲源面積和基數偏高,全國蟲源面積比2014年增加10.8%,華南南部、江南、長江中游、東北大部稻區畝活蟲數為2500~5000頭,其中江西、黑龍江畝活蟲數同比增加34.8%、65.9%,具備偏重以上發生程度的蟲源基數。

  品種佈局:我國主産稻區機收面積大、殘留稻樁高,秸稈粗大品種比例高,有利於水稻螟蟲的越冬、發生和繁殖。

  氣象條件:預測2015年冬季,全國呈現氣溫偏高、降水南北多中部少的趨勢,溫濕條件適合水稻主産區螟蟲越冬。

  【粘蟲】

  預計今年粘蟲總體為偏重發生,發生面積可達1億畝次,其中黃淮、華北和東北等地玉米為主的禾穀類作物局部田塊高密度集中為害的風險較高。

  蟲源基數:2015年三代粘蟲為害程度明顯重於上年,部分區域重於2013年,積累了大量有效蟲源。許多點位誘蟲量普遍高於2014年,其中,已證明當年秋季回遷數量與次年春季北遷數量呈顯著正相關的山東長島誘蟲量是2003年來第二高的年份,分別是2014年和2013年的28.3倍和1.9倍;遼寧彰武是2013年的3.3倍(2014年未見蟲),河北灤縣是2014年的1.8倍,江蘇東臺、上海奉賢、浙江象山是2014年的10倍以上,福建霞浦是2014年的2.2倍。

  氣象條件:預測2016年春季,長江中下游至黃淮南部降水偏多、氣溫接近常年,對粘蟲種群冬春季繁衍和發生為害有利。

  【小麥蚜蟲】

  預計今年小麥蚜蟲總體偏重發生,發生面積2.6億畝次。其中,山東、河北大發生,四川、寧夏、華北和黃淮的其他麥區偏重發生,長江中下游麥區大部、西南、西北的其他麥區中等發生。

  蟲源基數:冬前調查,蚜蟲在江淮、黃淮、華北和西北麥區普遍發生,發生面積與2014年持平;安徽、山西、陜西、河南、北京、山東平均百株蚜量為5~16頭,甘肅、河北、寧夏1~3頭,與常年同期相比,山西、甘肅分別增加3%、10%,其他大部麥區接近;大部麥區比2014年同期增加45%~200%。

  品種佈局:2015年全國冬小麥種植面積穩中略增,苗情長勢較好,江淮、黃淮和華北主産麥區主栽品種對蚜蟲的抗性普遍較差,有利於蚜蟲發生為害。

  氣象條件:預測2015年冬季,黃淮、華北和西北冬麥區大部氣溫較常年偏高;2016年春季,大部麥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華北、黃淮中北部和西南大部降水偏少,冬春季氣候對蚜蟲越冬和發生為害有利。

  【小麥條銹病】

  預計2016年條銹病總體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約3700萬畝。其中,湖北江漢平原及西北部、陜西南部及關中西部、甘肅隴南及隴中晚熟麥區、四川東北部沿江河流域、河南南部、新疆伊犁河谷東部及塔城盆地局部地區偏重流行,西南其他麥區、甘肅大部、陜西其他地區、河南大部、寧夏南部、青海東部和新疆其他麥區中等流行。

  病源基數:冬前調查,2015年小麥秋苗發生面積小、總體病情偏輕。甘肅、寧夏、青海、陜西等西北秋苗主發區發生面積216萬畝,是2001年以來最小的一年,各地多以單片病葉為主,局部早播麥田發病中心多。甘肅、寧夏見病面積同比減少12.0%和56.8%,一般病葉率0.01%~6.5%,最高達30%。陜西關中地區寶雞、咸陽等地9個縣見病,見病縣數比2014年多4個,屬偏早發生年份。四川廣元、綿陽、涼山的3個縣零星發生,屬早發年份。新疆阿克蘇零星見病,平均病葉率為1.3%,重於2012~2014年同期。

  品種佈局:目前我國大部麥區種植品種抗銹性較差,特別是2012年以來,條銹菌新致病類群“貴農22”在甘肅、四川等部分地區上升為優勢類群,加速了小麥品種抗銹性的喪失,導致病害加重。

  氣象條件:預測2015年冬季,長江中下游和西南麥區降水偏多,利於條銹病冬繁和擴散;2016年春季,西北地區東部、長江中下游至黃淮南部區域降水偏多,其中甘肅大部、寧夏、陜西西部、山東南部、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偏多2~5成,對條銹病春季流行十分有利。

  【玉米螟】

  預計2016年玉米螟發生面積為3.5億畝次,其中,一代在東北大部偏重發生,華北、黃淮和西南部分地區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為1.5億畝;二代在遼寧、內蒙古、新疆和雲南偏重發生,東北、華北、西南大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為1.2億畝;三代在黃淮海大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為8000萬畝。

  蟲源基數:據調查,2015年冬前玉米螟平均百稈活蟲數,與2014年比,遼寧增加138%,河北、陜西增加27%和58%,北京、山東、河南分別增加7~12%,天津增加2%;黑龍江、吉林和內蒙古等其他省份偏低10%~40%。

  品種佈局:東北、華北等大部地區品種抗性差,對玉米螟種群繁殖為害有利。

  氣候條件:2015年冬季,黃淮海地區氣溫偏高,對玉米螟越冬有利;2016年春季,東北大部降水偏多、氣溫偏低,有利於一代玉米螟成蟲集中羽化。

  【飛蝗

  】

  預計2016年東亞飛蝗總體中等發生,河南濮陽、滎陽、焦作,山東東明,河北南大港、海興,天津北大港,山西芮城、永濟,陜西大荔,海南東方等地局部地區夏蝗會出現高密度蝗蝻點片。西藏飛蝗在四川、西藏大部常發區中等發生,金沙江、雅礱江、雅魯藏布江等河谷地區局部偏重發生。亞洲飛蝗偏輕發生,不排除境外飛蝗遷飛入境為害的可能,黑龍江和吉林局部葦塘濕地可能發生高密度群居型蝗蝻點片。東亞飛蝗、西藏飛蝗、亞洲飛蝗發生面積分別為2000萬畝、160萬畝、60萬畝,達標面積分別為1200萬畝、110萬畝、40萬畝。

  蟲源基數:據調查,2015年東亞飛蝗殘蝗高密度面積、西藏飛蝗殘蝗面積和密度高於2014年,亞洲飛蝗殘蝗面積和密度偏低。據悉,2015年哈薩克亞洲飛蝗發生普遍,但程度較輕,因此,不排除境外飛蝗蟲源遷入境內的可能。

  氣象條件:2016年春季,除新疆北部氣溫偏低外,其他蝗區正常或偏高,降水除黃淮南部偏多外,其他大部地區正常或偏少,對飛蝗發生總體有利。東亞飛蝗部分蝗區水庫水位下降,宜蝗面積擴大,生態環境也有利於蝗蟲發生。

  【草地螟】

  預計2016年草地螟一代在西北、華北、東北大部輕發生,發生面積約100萬畝。由於蒙古、哈薩克等地蟲源不清,不排除一代成蟲集中遷入造成二代幼蟲發生為害的可能。

  蟲源基數:據調查,2015年草地螟越冬蟲源僅在內蒙古呼和浩特、鄂爾多斯、巴彥淖爾、呼倫貝爾4個盟(市)4個旗(縣)和寧夏石嘴山市2縣(區)見蟲,全國越冬總蟲量為2001年以來較輕的年份。新疆在阿勒泰地區3個縣(市)、和田地區1個縣查見越冬蟲源,比2014年減少42.9%。據悉,可為我國提供蟲源的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草地螟同樣處於發生週期的低谷。

  氣象條件:2016年春季,西北、東北地區大部氣溫偏低,對寄主植物生長、越冬代成蟲的羽化、宿留、繁殖和一代幼蟲發生為害有不利影響。

  【氣候型流行性病害】

  預計2016年小麥赤霉病發生面積可達1億畝。其中,湖北東部和江漢平原、安徽沿淮及其以南、江蘇沿江和蘇南、浙江北部、上海沿海麥區有大流行的風險,長江中下游其他麥區和黃淮麥區有偏重流行、華北和西南等麥區有中等流行的可能。稻瘟病總體中等,局部偏重發生,程度重於2015年,發生面積8000萬畝次,其中華南、西南東部、江南、長江中下游、東北等部分稻區偏重流行,感病品種有大流行的風險。玉米大斑病發生面積9000萬畝,在黑龍江、內蒙古東北部等地大發生,東北、華北大部為偏重發生,西南大部中等發生。馬鈴薯晚疫病發生面積3500萬畝,在西北、華北、東北、西南産區總體中等發生,西南東部以及甘肅中南部、陜西南部、內蒙古東北部、山西北部、黑龍江中西部、湖北及湖南的西部偏重流行風險高。

  品種佈局:赤霉病、稻瘟病、大斑病、晚疫病分別是我國小麥、水稻、玉米和馬鈴薯四大糧食作物發生最嚴重的氣候型流行性病害。目前,我國生産上主栽品種多為感病或抗病差品種,除揚麥、寧麥等小麥品種對赤霉病表現較好抗性外,長江中下游、江淮、黃淮和華北麥區主推品種多為赤霉病感病品種;水稻主栽品種對稻瘟病抗病性參差不齊,四川、重慶、黑龍江部分地區感病品種達50%~60%;馬鈴薯主産區感病品種種植面積在70%以上。

  氣候條件:2015年江淮、黃淮、長江中下游麥區冬麥播期推遲,赤霉病易感病期與2016年春季連陰雨天氣相遇概率增高,且部分常發省赤霉病菌對常用藥劑抗性不斷發展,會影響預防效果,加重赤霉病流行的程度。2016年春季,大部麥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長江中下游至黃淮南部降水偏多,其中安徽、江蘇、上海、浙江西北部、湖北東部、河南東南部、山東南部偏多2~5成,對赤霉病流行十分有利。水稻分蘗和抽穗期、小麥抽穗揚花期、玉米拔節至抽穗期和馬鈴薯開花期是易感病期,此時期的氣溫條件多適合,降水是病害流行的關鍵因素,而常發區此期易遇到陰雨連綿或多霧天氣,造成病害嚴重流行。

  本組稿件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提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