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海綿城市:功夫在地下
- 發佈時間:2016-03-01 00:29:32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寒冷的冬天,在鶴壁市淇河大道的雨水凈化與利用實驗點,透水鋪裝的展示吸引了不少群眾駐足。
“地表下是60釐米厚的種植土層,再下邊是30釐米厚的沙土,再下邊還有30釐米厚的坡度礫石,最下方是雨水收集管道。”50多歲的市民老張照著展板一字一句地讀,又比對著展示區看,覺得不可思議,“沒想到這海綿城市,建起來還挺不容易,乾坤都在地底下啊!”
在桃園公園停車場,路面上使用的透水磚、透水混凝土設計,徹底改變了雨水無法下滲、大雨就內澇的固有情況。“將來如果下雨,80%以上的雨水會通過透水鋪裝滲透至地下,補給地下水,一部分的雨水進入蓄滲模組,經過過濾、凈化後,又可以用來沖洗路面、洗車、給花木澆水等,實現區域的水迴圈。”鶴壁市住建局建築節能科科長馬宇馳介紹説。
在淇河濕地公園,人行道邊的綠地比路面更低,看似不經意的設計,就能有效將路面積水排入綠地,既減少排水管網壓力,又發揮植物的涵養水源功能,還減少日常花木養護費用。此外,為了減緩雨水流速而設置的梯田式種植、旱溪和植草溝,都在點點滴滴處體現著海綿城市的理念。
鶴壁位於河南省北部,處在華北平原南部的最大漏斗區。地下水連續多年超採,傳統的城市建設模式致使硬化地面比例逐漸提高,降雨入滲回補地下水的能力越來越弱,致使地下水位普遍呈逐年下降趨勢。根據地下水位監測結果,地下水埋深基本在10米以上,局部最大埋深超過40米。
鶴壁市住建局副局長鄭全智説,海綿城市建成後,不僅將實現“小雨不濕鞋、大雨不內澇”的目標,提高居民生活品質,對於十分缺水的鶴壁來説,對補充地下水源、修復水生態也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試點啟動以來,我們最可貴的變化,在於觀念的轉變。”住建局局長趙成先説,以前城市建設往往只想著加粗排水管網,結果卻還是排水不及,下雨就內澇,雨後就缺水,現在大家認識到,應該借助自然的力量,實現雨水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的破壞。
2015年初,鶴壁成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有序開展,鶴壁也面臨不少困惑。
鶴壁市副市長朱言志説,希望繼續加大對試點的支援力度,特別是在金融方面創新機制。
“項目招投標工作中,出現了一些流拍現象,參與競標的公司對涉及、施工操作細節的把握仍有欠缺”,趙成先説,建議有關部門繼續加大海綿城市理念的宣導力度,加大對於設計和施工的標準化建設。
鶴壁市淇濱區主管城建的副區長常文君説,目前試點城市的技術規範和標準不盡相同,特別是施工的細節要求相對模糊,希望有關部門能出臺具體的指導標準,讓工作的細節控制更加明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