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融人壽炒股被叫停 保監會:險資風險可控

  • 發佈時間:2016-02-29 09:1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作為A股最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之一,險資在市場上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安邦保險、前海人壽等保險公司也因為舉牌A股上市公司一炮而紅。

  在投資者看來,保險公司都是財大氣粗的金主,説把誰拿下就把誰拿下。但是2月25日保監會的一紙監管函讓因償付能力問題責令中融人壽停止增加股票投資,又讓市場增加了一分隱憂——保險公司到底是真金主,還是空心大蘿蔔?

  面對市場的擔心,保監會主席項俊波發話了,“我們做了反覆測算,保險資金的整體風險總體可控,而對於部分中小保險公司,我們不斷進行壓力測試,基本沒有問題。”

  保監會重視監管

  縱觀全球,保險公司投資産業資本很常見。投資者熟知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就是一家世界著名的保險和多元化投資集團,持有美國運通、可口可樂、吉列、華盛頓郵報、富國銀行以及中美洲能源等公司的部分股權。

  而在A股市場,險資已是許多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據財新網報道,2月22日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接受採訪時表示:“5年前我剛上任時,險資投資渠道狹窄,社會對保險資金運用的爭議很大,覺得保監會管得太死。如今險資鬆綁後,保險資金運用又因二級市場舉牌再度成為市場熱點。”

  此外他還指出:“我們做了反覆測算,保險資金的整體風險總體可控,而對於部分中小保險公司,我們不斷進行壓力測試,基本沒有問題。”

  事實上,保監會也非常重視險資入市的監管。在去年12月11日就發佈了《關於加強保險公司資産配置審慎性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隨後保監會又發佈了《保險公司資金運用資訊披露準則第3號:舉牌上市公司股票》,對保險機構披露舉牌資訊進行了重點規範。

  中融人壽只是個例

  2月25日,滬指大跌超過6%,讓此前的反彈受挫。就在當天,保監會發出了兩份監管函。一封是給信誠人壽,主要提出信誠人壽的管理及內控問題,另一封就是給中融人壽。

  保監會提出,中融人壽2015年3季度末和4季度末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15.95%和74.62%,償付能力溢額23.49億元和-2.82億元,屬於償付能力不足類公司,並責令中融人壽不得增加股票投資,並採取有效應對和控制措施,切實防範投資風險。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12月,中融人壽在不到一週的時間裏,接連舉牌真視通(76.19, 0.00, 0.00%)、鵬輝能源(94.700, 0.00, 0.00%)、天孚通信(71.830, 0.00, 0.00%)三家上市公司。此外,中融人壽還持有三鑫醫療(50.060, 0.00, 0.00%)、龍韻股份(72.570, 0.00, 0.00%)、重慶路橋(7.910, 0.00, 0.00%)、弘業股份(11.470, 0.00, 0.00%)、科陸電子(22.14, 0.00, 0.00%)、開爾新材(15.860, 0.00, 0.00%)、潤和軟體(29.810, 0.00, 0.00%)等多家上市公司股份。

  財新網也報道指出,根據保監會的壓力測試結果,有18家符合條件的公司進行了壓力測試,大多數都已通過,針對個別存在風險隱患公司,將採取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