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既要“走出去”更要“融進去”

  • 發佈時間:2016-02-29 08:30:3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隨著“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實施,一大批津字頭農業企業爭先邁出國門,把目光投向國際市場。天津聚龍嘉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聚龍集團2006年遠赴印尼開發棕櫚種植園,截至目前已經成為國內市場份額最大的棕櫚油生産加工企業,在印尼擁有20萬公頃的棕櫚種植土地,配套建設完成3個壓榨廠,海外總資産超過15億美元。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聚龍集團始終把“企業生産什麼”與“給當地人留下什麼”結合起來,努力構建和諧的自然、人文、社會環境,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秉承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聚龍集團注重融入當地環境,與當地企業合作開發環保型種植園。同時,企業成建制地引進成熟種植園的高水準管理團隊,成體系地引進種植園標準化管理機制,保障了種植園開發的高標準和可持續性。

  此外,聚龍集團與當地村民大規模開展“合作種植”,形成了“公司+農戶”的幫扶帶動機制,與當地民眾共用企業發展成果。針對棕櫚種植園大都處於基礎設施落後地區的現狀,聚龍投入大量資金修建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極大地改善了當地村民的生産生活條件,獲得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信任和支援。

  為了推進企業科學管理,聚龍集團一方面建立兩個海外聯合黨支部和10余個青年志願者組織,另一方面創新組織管理機制,外籍管理者負責種植園經營運作,中國籍管理者負責綜合協調,華裔管理者負責種植園週邊環境管理,在經營管理上形成了優勢互補的良好格局。

  借力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聚龍集團2013年起積極整合農業産業資源,推進“中國印尼聚龍農業産業合作區”項目建設,搭建境外經貿服務平臺,吸引海內外企業入駐合作區。合作區規劃面積4.31平方公里,將建成以油棕種植、油脂油料購銷、油脂精深加工、倉儲物流為主導的農業産業型園區。目前,合作區已完成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並有10多家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入園發展。

  點評:農業“走出去”,最終的目的應該是共贏。只有實現共贏,才能真正受到歡迎。因此,如何處理好和當地政府、民眾的關係至關重要。對於開展境外投資的企業來説,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注意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帶動當地民眾增收致富,保護好資源環境。天津聚龍嘉華投資集團注重“給當地人留下什麼”的做法值得推崇。對於投資國的企業來説,必須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自覺遵守和尊重當地的法律法規、風俗習慣,及時發佈社會責任報告,樹立企業良好形象,從而實現和諧而長久的合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