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路媒體走轉改]三四線城市需求爆發 電影票房升勢延續

  • 發佈時間:2016-02-26 14:44:3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2月26日電(記者 幸子)“破紀錄”與《美人魚》票房增長一直如影隨形。據貓眼票房分析的數據顯示,截至昨日22時,《美人魚》票房已達29.6億元,預計今日將破30億元。作為2016年春節檔最熱門電影之一的《美人魚》,這部周星馳導演的電影僅用12天就登頂國內影史票房首位。不得不説這與電影上映的時間節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賀歲電影年年有,緣何這部創造奇跡,成為票房之王。

  “市場熱情+檔期紅利”是推高這部影片票房的關鍵。今年春節檔誰都預知到了票房將會有爆髮式增長,春節看電影儼然已成為新民俗,筆者回鄉的真實感受亦如是。身邊許多人今年不約而同地反映,今年春節家鄉電影院“一票難求”。

   在北京工作的胡小姐今年回家鄉過年,大年初五早上,縣級城市唯一的影院已經熙熙攘攘,擠滿了購票的年輕人。春節熱映片《美人魚》更是近乎場場售罄,最終她沒能買到合適的場次只能作罷。“沒想到家裏春節的影院也如此火爆”胡小姐無奈的表示。

  仔細想想,春節這個時間點,無疑是主要的推動力之一。返鄉過年的年輕人,平時本來就是觀影的主力人群。回到小城老家,在當地文化選擇較少的情況下,電影不失為一個較好的選擇。不比一線城市,有較為健全的娛樂場設施,或許這些電影平時看來並不是那麼有吸引力,但在春節氛圍的烘托下,“看什麼”其實並不是重點。

  來自“貓眼電影”的數據顯示,2月8日到14日,內地電影春節檔的總票房突破36億元,成為“史上最強春節檔”,日均票房超5億元。此前,內地單日電影票房的最高紀錄只有4.25億元,而去年春節檔的票房“只有”19.8億元。

  通過對比近四年的春節檔票房城市分級佔比情況發現,2016年“春節檔”票房下沉三四線城市趨勢明顯。藝恩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檔四線及以下城市票房增幅達104.97%,較去年同期增長5.68個百分點,三線城市較去年增長65.8%,三四線城市票房佔全國總票房一半以上。

  三四線城市票房爆發得益於這幾年影院的加速建設。去年年底廣電總局公佈的電影行業總結中,曾提到這樣的數據:目前,全國共有縣級影院3241家,縣級影院銀幕12777塊。從大的趨勢看,一線城市影院建設幾近飽和,二線城市增速放緩,未來主要的佈局在三、四線城市。

  變化反映的是人口流動的大格局。春節返鄉無疑已經是中國人默認的習俗之一,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新一輪電影市場格局又會有怎樣的變化。四線城市短期內快速擴張的銀幕、影院相關配套,脫離了“春節”這種假期節點,能否持續維持票房的新高呢?

  其實,電影票房在2015年就創造了許多記錄,440.69億元的年度電影總票房,讓這一年成為首個票房超400億的年份。國産片票房佔到了總票房的61.58%,進口片佔比為38.42%(創7年來最低)。未來電影的發展,缺的不是市場,而是創新和內容的肯定。

  中國電影市場規模已經位列全球第二,隨著二三四線城市影院的建設步伐加快和逐步完善,觀眾消費習慣的逐步形成,未來兩到三年,中國有可能躍居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2014年6月,財政部、國家發改委、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七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支援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開啟了國家多部委聯合扶持電影産業的先河。政策發佈後,中國電影不斷刷新票房紀錄,在全球電影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以令世人矚目的速度高速增長。在政策推動下,中國電影産業成為新“藍海”。

  面對這樣電影産業“爆發”的票房藍海,越來越多的“熱錢”在涌入。內地不斷擴張的“銀幕紅利”,吸引了更多的資金,隨著二三線乃至四五線城市的不斷拓展,電影票房自然也會隨之水漲船高。短時間內,城市新建影城數和銀幕增加數會給票房持續注入動力,但紅利不會“無限期”有效,當熱錢“抽離”,這種高增長態勢又該如何維繫呢?

  另一方面,出境遊熱、票房新高等都説明當下精神層面的追求日益凸顯出新的態勢,反映了當下人民群眾對文化領域産品多元化、豐富化的渴求。從供給側看,作為文化創意産業的龍頭,電影對消費者、投資者的吸引力還在增長。按規劃,文化創意産業在“十三五”期間將達到1萬億元的龐大規模,電影衍生品的開發、生産、銷售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延伸産業鏈條成為行業共同的目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