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千元首飾1折買 陷阱屢見不鮮維權概率為零

  • 發佈時間:2016-02-26 08:44:2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熟悉珠寶玉器的人都知道,商場中的翡翠玉器往往標價不菲,但“人有千張臉,玉有萬種面”,到底值多少錢,多數消費者很難搞清楚。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各大商場珠寶店中的抽獎活動好不熱鬧,數千元的首飾能夠1折買入,聽起來著實讓人欣喜,春節期間市民張先生就遇到了這樣的“好事”。張先生説,過年期間在某商場參與了消費滿500元免費抽獎的活動,抽到了商場內某珠寶品牌的一等獎,於是便花528元買到了原本標價5280元的千足金和田玉挂件。但經權威機構珠寶專家鑒定,這件挂墜的價值超不過百元。本以為超低折扣自己撿了大便宜,但“來之不易”的1折珠寶玉器究竟便宜了誰?為何這樣的“抽獎陷阱”屢見不鮮?

  “好事”從天而降 1折買玉石

  春節期間,各大商場為了招攬顧客,推出了多種多樣的促銷形式,而抽獎更是大多數商家的首選。一來可以減少支出,二來抽獎更受消費者青睞。若是能抽得一等獎更是喜事一件。而對於市民張先生來講,這樣的“好事”就從天而降了。

  張先生於某商場消費後,參與了商場的抽獎活動。活動地點是商場內的品牌珠寶銷售專櫃,獎項分為謝謝惠顧、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店員從櫃子裏拿出一個裝滿抽獎卡片的籃子,抱著試一試手氣的心態,張先生隨意抽取了一張。沒想到刮開後卡片上印著“一等獎”的字樣。店員表示非常驚訝,在確認卡片的真實性後,店員對張先生説,一等獎就是專櫃中的所有首飾任選其一,付以標價的10%即可拿走。

  這個專櫃銷售的飾品多是和田玉、翡翠之類的玉石挂件,而標價全部都在千元以上。張先生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因為這樣的“好事”並不是隨時都能遇到,同時也認為10%的價格購買標價千元的玉石首飾很划算,因此挑選了一件標價5280元的千足金和田玉挂件,並以528元購買。然而這樣的好事還真能多次遇見。

  市民耿女士在1月和2月多次在同一商場內購物,並且先後4次參與商場的抽獎活動。都説中獎不易,中一等獎更難,可耿女士4次抽獎過程中,有2次中了一等獎。而一等獎的獎品也是品牌珠寶打折購買,而折扣比張先生的還要低,是標價的8%。

  中獎事件頻發 成本僅為1%

  經過調查,這類1折中獎事件屢見不鮮,而且遍佈全國各地。就北京來講,王府井、華聯商場、國泰百貨等地均有發生,獎品多圍繞在瑪瑙、玉石、翡翠等品類。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很多消費者對和田玉、翡翠等玉石瑪瑙了解不多,只知道和田玉、翡翠、瑪瑙很貴,而一些商家正好抓住消費者的這一弱點,用中獎方式讓消費者以幾百元的價格就能買到和田玉、翡翠,利用消費者貪圖便宜的心理,高價賣出本不值錢的首飾。

  本以為上千元首飾1折買到是佔了大便宜,然而業內專家表示,即使是10%的價格買入也虧了。

  國家級珠寶鑒定師師俊超表示,這些1折購買的玉石首飾本身成本價格多為幾十元,所以賣到幾百元已是暴利。即使上面有千足金鑲嵌,但也只是薄薄的一層金箔。相較于收藏級別的玉石來講,這些玉石就材質而言毫無價值,無論質地還是顏色均不能達到玉石首飾的級別。

  從事玉石銷售十年有餘的龔女士表示,商場、賣場及旅遊景區的翡翠、玉石最好不要購買。首先這些地方的玉石珠寶價格均比珠寶市場中貴上一二成,同時以次充好、以假亂真也是常見現象,所以這些地方的珠寶玉石欣賞一下就可以了。

  只管品質不管價格 “雞肋”證書

  當消費者對這些玉石首飾存疑時,店家就會立即表示,每件商品都有鑒定證書,品質有保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産品品質法》的有關規定,在中國境內從事面向社會檢測、檢驗産品的機構,必須由國家或省級計量認證管理部門會同評審機構評審合格,依法設置或依法授權後,才能從事檢測、檢驗活動。

  師俊超表示,“由於玉石、瑪瑙、翡翠之類的産品對材料品質要求較高,但目前珠寶玉石鑒定證書只針對被檢測珠寶的材質進行測評,至於材料品質的高低、好壞並不會標明。所以這些1折玉石産品的證書多為真實有效的,賣家也很少會有涉及賣假的情況,只是售賣價格與産品價值存在較大差距。”

  陷阱屢見不鮮 維權概率為零

  了解商品真偽及真實市場價值後,多數消費者會立刻想到退貨。張先生表示,商家在售出時就已表明,這件商品為促銷打折品,一經售賣,不退不換,所以即使知道自己上當受騙也沒有辦法。

  但根據《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第六條: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資訊應當真實、全面、準確,不得有下列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行為中的第六點:以虛假的“有獎銷售”、“還本銷售”、“體驗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服務表明,這樣的促銷打折手段實際上已構成欺詐行為,消費者可要求商家賠償損失,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産品費用的一倍。

  師俊超指出,這些1折購買的商品多是三四百元,如果到權威機構做價格認定則要花6000元左右,維權之路比較艱難。而且對普通消費者來講,即使知道買貴了,但幾百元的花銷與幾千元的價格認定費用相比,多數人會選擇默默接受。而商家也正好抓住多數人的這一心理,讓“1折陷阱”屢見不鮮。

  時值“3·15”來臨之際,各行各業的“打假”也成為熱點話題。師俊超表明,收藏圈裏魚龍混雜,消費者一定要在購買時小心謹慎。切不可因為貪便宜而盲目消費。俗話説“買的沒有賣的精”,只有吃虧的買家,沒有吃虧的賣家。(馬嘉會 張茜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