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受精卵硬度與成活率相關

  • 發佈時間:2016-02-26 01:30:4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舊金山2月24日電 (記者馬丹)選擇健康的體外受精胚胎植入母體,事關胚胎成活率和受孕率。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受精卵的軟硬程度顯示了生存能力的強弱,據此開發的常規篩選方法準確率更高,這使得篩選體外受精胚胎如同用捏一捏的方法挑選水果一樣簡單。

  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24日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報告説,他們通過用吸液管測算卵子受精一小時後的軟硬程度,更準確地預測了胚胎成活率。這項技術有助於提高單卵體外受精懷孕的成功率。

  按照現有的體外受精胚胎篩選方法,當卵子體外受精五六天后、受精卵培養到有60至100個細胞的囊胚階段時,需要對胚胎的形態和細胞分裂速度進行評估,從中挑選外形最好、最健康的胚胎植入母體。另外,還可以從囊胚中提取幾個細胞進行基因檢測,以提高成功率,但這種侵入式檢測會對胚胎造成壓力。

  由於這兩種方法都不能確保胚胎成功受孕,失敗率可能高達70%,因此醫療人員通常會在母體子宮內植入多個胚胎,希望其中有一個能夠著床。

  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説,植入多個胚胎可能增加新生兒死亡率,導致母嬰並發癥。而他們開發的機械式篩選方法可以找到發育能力足夠好的胚胎,這樣醫療人員只需植入一個胚胎,就有相當把握成功受孕。

  在實驗中,他們用一根小小的吸液管輕輕按壓體外受精一小時後的小鼠卵子,記錄受精卵變形的程度。當胚胎在標準營養液中培養到囊胚階段時,研究人員發現,先前有一定回彈度的卵子更有可能形成看上去健康、勻稱的胚胎。研究人員用這些實驗數據建立了預測性電腦模型,根據受精卵軟硬程度預測其能否發育成健康的囊胚,準確率可達90%。

  在接下來的實驗中,研究人員把胚胎植入母鼠體內。通過對比發現,與傳統方法相比,利用這種新方法篩選能存活的胚胎,最終生出活體小鼠的比例更高。

  研究人員用人的受精卵進行了相同實驗,在根據受精卵軟硬程度預測胚胎能否發育成健康囊胚方面,同樣取得了90%的準確率。

  至於這種關聯中蘊含的具體機制,研究人員還在探究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