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中心主任李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從四方面理解
- 發佈時間:2016-02-25 15: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5日訊 今天,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2016年全國政策諮詢工作會議在上海召開,會上,國研中心主任李偉指出,就我國當前而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至少應該分為四個層次理解。
第一層次是阻礙供給調整的體制機制問題,這是我們通常講的改革的內容;第二層次是政策調整,第三層次是産業轉型升級,第四層次是産品創新與品質提升。通俗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通過著力推動供給側的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調整,促進産業轉型升級和産品創新提質,增強供給對需求變動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當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括的內容十分豐富,今年的重點是“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既包括體制機制改革內容,也包括很多政策調整內容。
李偉指出,我國經濟增速自2012年以來持續波動下行,一些重大的轉折性變化已經出現或進一步得到確認。隨著外部需求收縮和國內傳統消費需求飽和,我國大量傳統産業出現嚴重産能過剩。我國當前經濟的主要矛盾是供給與需求不匹配、不協調和不平衡,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主要表現為供給不能適應需求的重大變化而做出及時調整。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既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也是針對近幾年需求管理政策邊際效果遞減的務實選擇。
供給側政策傾向主張對外開放、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減少干預、降低稅收,在制度上減少限制,注重結構調整,關注中長期目標;需求側政策傾向主張實施財政和貨幣政策、增加公共品供給、擴大需求、政府干預,在制度上加強對經濟的管制,更注重總量調整,關注中短期目標。在實踐中,各國在特定經濟制度和國際分工背景下,往往以問題為導向,制定適當的供給側政策或需求側政策。
會上,回顧2015年國際經濟形勢,李偉表示,發達經濟體總體繼續好轉,而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持續減速。展望2016年,全球經濟發展的風險增高,變數加大。美元升值可能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形成雙重打擊,拖累全球經濟。2016年我國要把握好資本賬戶開放的節奏,實現人民幣匯率的有序調整,穩定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信心,這有助於穩定我國宏觀經濟基本面。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