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增至55.1%

  • 發佈時間:2016-02-25 06:06:1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我國重大成果和頂尖人才不斷涌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創新加速突破應用,正在推動新動能不斷成長、促進傳統動能改造提升。科技創新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增添經濟發展新動能提供了強大支撐—

  在2月24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介紹,我國科技創新加速突破應用,推動新動能不斷成長,戰略高技術貼近民生進入市場,創造新市場新消費。“十二五”以來,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已由50.9%增加到55.1%,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正步入跟跑、並跑、領跑“三跑並存”的歷史新階段。

  科技支撐引領作用強化

  “科技創新正在推動新動能不斷成長、化蛹成蝶,促進傳統動能改造提升、鳳凰涅槃。”萬鋼舉例説,國産首架大飛機C919成功總裝下線,ARJ支線飛機成功實現商業運營;新一代高速鐵路技術世界領先,高鐵里程佔世界總量60%以上;第三代先進壓水堆國內外首堆開工建設,第四代先進核能技術高溫氣冷堆商業化示範進展順利;2015年新能源汽車産銷量超過37萬輛,累計保有量達49.7萬輛,居世界第一;“數控一代”面向16個地方以及紡織、印刷等行業開展應用示範。

  “以往總有人問,載人航太、衛星等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萬鋼對這個問題作了特別介紹:風雲衛星服務於全世界氣候預報,高分系列衛星成功發射,在國土普查、環境監測等18個行業1100多家單位得到應用;北斗導航系統廣泛應用,形成1000多億元産值;天河二號超級電腦獲得六連冠,在生物醫藥等領域應用取得顯著效益;第四代行動通訊TD-LTE形成完整産業鏈,用戶超過2.7億;超算、四代行動通訊、中國寬頻、智慧終端為新一代網際網路奠定基礎,形成了日益壯大的産業和消費市場。

  近年來,我國區域創新更加活躍,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日益完善。據萬鋼介紹,我國創新型省份、創新型城市建設試點初見成效,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深入推進,北京、上海加快建設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11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146家國家高新區成為區域創新創業的核心載體,與498家眾創空間,603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共同形成接續有序的創業服務鏈條和良好的創新生態,吸引了成千上萬青年人創業創新,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萬鋼説。

  科技資源配置方式轉變

  “全社會科技資源配置方式已經發生重大變化。”萬鋼説,“十二五”期間,全社會研發支出預計達到14300億元,其中企業支出超過77%。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設立首批創投子基金,16個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地區增加科技貸款超過1.2萬億元。高新技術企業稅收減免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創新支援政策的帶動和放大效應正在凸顯。比如,與2011年相比,2014年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增加2.5%,帶動納稅額增加15%,促進業務收入增加12%,8萬家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1萬億元。

  萬鋼介紹,我國科技計劃管理改革也取得重要突破。比如,圍繞解決資源“碎片化”和聚焦戰略目標不夠的問題,紮實推進計劃優化整合,建立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成立特邀咨評委,改建專業機構,“全程嵌入式”監督和評估體系正在形成。我國啟動實施重點研發計劃,發佈試點專項和2016年重點專項申報指南,創新項目形成機制,實現從基礎研究到示範應用“全鏈條一體化”的部署。

  “過去技術交易基本上都是企業之間的交易,而這5年,高校、科研院所為企業提供的服務明顯增長。”萬鋼説,2015年高校院所對於企業的科技成果轉讓較2011年提高了120%。據了解,我國修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在下放成果處置收益權、強化對人的激勵、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加強技術交易服務、促進成果資訊公開等方面實現重大突破。

  萬鋼透露:“最近,我們正在研究制定實施成果轉化法的若干規定,對成果轉移轉化中盡職免責、離崗創業、成果收益、技術市場和科技服務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這一政策即將發佈實施,將極大地激勵科研人員開展成果轉移轉化的熱情。”

  “我國的人才發展環境也進一步優化。近5年回國人才超過110萬,是前30年回國人數的3倍。青年人才快速成長,成為科研主力軍和生力軍。”萬鋼説。

  完善機制吸引基礎研究投入

  “基礎研究、前沿探索是一個國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關鍵。”萬鋼説,近年來我國基礎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傑出人才和重大成果不斷涌現。我國國際論文發表量穩居世界第二,被引次數逐年上升到世界第四,2015年在材料等7個領域升至第二。

  據介紹,2015年中央預算中的科學技術支出約2500億元,其中用於基礎研究的約480億元,佔比18.5%,而美國新的財政預算中基礎研究佔比約22%。“跟美國、歐洲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全社會研發投入,特別是企業對於基礎研究的投入還比較少。但我國企業正逐步感受到自身原始創新能力的提升要依靠基礎研究的投入。比如,華為去年投入到研發上的經費大概400多億元,其中有近12%投于基礎研究。”萬鋼説。

  “投入基礎研究首先要完善支援基礎研究的體制機制。”萬鋼表示,在新的科技計劃體系中,將加強面上的研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支援科技工作者的自由探索;同時,聚焦重大需求,重點研發計劃對面向未來的量子通訊、生命科學、幹細胞、環境保護等方面基礎研究進行重點支援;此外,在“全鏈條一體化”的設計中,重點研發計劃在支援經濟社會産業領域解決關鍵技術問題時,也統籌考慮基礎研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