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合組織國家經濟增速放緩 貨幣政策不再“包治百病”

  • 發佈時間:2016-02-24 09:08:0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融危機後,一些新興經濟體紛紛經歷了巔峰不再的黯淡;而到了今年,以美國、德國為首的諸多發達國家也開始步履艱難。在目前急劇變化的經濟形勢下,歐元區和日本在寬鬆貨幣政策的路上越走越遠,而美國也在首次加息之後陷入躊躇。如何走出危機四伏的經濟局勢是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共同面臨的問題。

  發達國家“組團”降速

  上周,經合組織(OECD)先是大幅下調了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預期,緊接著又發佈了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顯著放緩數據。數據顯示,OECD發達經濟體2015年四季度的經濟增速環比增幅僅為0.2%,創2012年末以來最糟紀錄。其中,日本成為表現最差的發達經濟體;美國增速的降幅也不小,由0.5%降至0.2%;歐元區相對而言增速較為穩定。而在發達經濟體中,只有英國經濟增長的步伐是加快的。

  本週,市場研究機構Markit相繼發佈的日本、美國和歐元區的本月製造業PMI更是“力證”了當前發達經濟體的“慘澹”。數據顯示,面對全球需求萎靡不振的壓力,日本2月製造業活動擴張速度大幅放緩,新出口訂單萎縮速度為三年來最快。在此背景下,如何復蘇因金融市場動蕩而受損的經濟,將令日本決策者們頭痛不已。

  儘管當下美國經濟表現在普遍疲弱的發達經濟體中仍屬搶眼,但全球經濟金融市場波動對美國經濟的影響較以往大大增加,同時過度依賴貨幣政策也在縮短美國經濟遭遇衰退週期的時間。數據顯示,美國2月製造業創下三年以來最差成績。值得警惕的是,美國製造業PMI上一次這麼糟糕的時候,美聯儲開啟了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

  此外,受海外需求下降衝擊,歐元區經濟“引擎”德國2月製造業PMI跌至15個月低位,並已接近停滯狀態。而歐元區“二當家”法國情況更不容樂觀,數據顯示,因服務業低迷抵消製造業增長,該國2月企業活動陷入萎縮,為逾一年以來首見。媒體指出,法德的“熄火”將威脅到歐元區脆弱的經濟復蘇局面,歐洲央行恐怕將在短期內採取更多措施,而力度方面可能要出乎很多人意料。

  貨幣政策不再“包治百病”

  為應對經濟增長疲軟的前景,各國央行紛紛“開挂”般地加碼寬鬆。摩根大通經濟學家馬爾科姆·巴爾和布魯斯·卡斯曼發佈研究報告預測,未來的負利率可能會遠遠低於目前的利率水準,甚至比黃金儲備成本還低。

  然而,負利率實際上是一個“潘多拉魔盒”。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日本經濟研究室主任張季風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負利率很可能導致銀行間的擠兌,繼而威脅到銀行體系的穩定。

  不久前,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已承認,在今天的全球環境下當前貨幣政策方針也許並不有效。而近期,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也在用行動暗示他關於一味加強刺激的貨幣政策效力的看法已經發生了改變。“僅僅依靠增加貨幣基礎無法推升通脹或通脹預期”,黑田東彥昨日推翻了三年前他關於“單靠貨幣政策就能夠達到2%通脹目標”的有關言論。

  與此同時,正在全球負利率趨勢中“逆水行舟”的美聯儲此刻也後續乏力。自從去年底啟動加息之後,美國經濟便表現出很大的不確定性,多數經濟學家和市場人士預期未來幾個月美聯儲將放緩加息節奏。在國際金融業協會看來,不管加息節奏如何,美聯儲與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都將進一步分化,進而導致市場不確定性和波動性上升。

  OECD上周指出,僅僅依靠貨幣政策工具來拉升經濟遠遠不夠,各國目前最需要的是積極運用更加強勁的財政政策和結構改革的勢頭,從而“三管齊下”提振經濟和維持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

  全球經濟的關鍵時刻

  去年,由於大宗商品跌價、貿易和資本流動疲軟以及一系列金融波動事件耗竭了經濟活力,全球新興經濟體一派慘澹。同濟大學副教授王倩認為,新興經濟體在今年面臨的變數仍舊很大。一方面,由於發達國家的不穩定因素上升,新興經濟體將很難避免受到全球總體經濟環境低迷的影響;另一方面,在當下全球都在尋求轉型的階段,如何調整經濟結構、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將是新興經濟體在這一年裏亟待解決的。

  新興經濟體市場的降溫也導致了發達國家經濟前景的承壓。世界銀行在今年早些時候曾預計,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增長乏力將拖累2016年全球增長。當今的新興國家已不再僅僅是發達國家的客戶,同時還承載著作為發達國家投資地域的角色。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增長的80%來自於中國、印度和巴西,因而一旦新興國家出現了問題,發達國家也難“全身而退”。

  目前,市場關於美國即將迎來新一輪衰退期的聲音甚囂塵上。經濟學人集團分析師約瑟夫·萊克認為,雖然美國經濟今年不太可能陷入衰退,但未來2-4年內陷入衰退的可能性超過一半。此外,歐元區也正展現出受全球經濟放緩拖累的跡象,這使得復蘇之路看起來遙遙無期。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稱,很多國家在走出危機時過於依賴財政和貨幣政策,實際上應該更加側重於對供給側的政策考慮。因此,若要走出當前的全球經濟困局,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的交流與共同努力是必要的。(陶鳳 初曉彤)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