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興經濟體:充分釋放經濟增長潛力

  • 發佈時間:2015-12-30 08:2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天國 沈銘輝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6年,中國將成為G20輪值主席國。作為全球經濟增長重要貢獻者,中國不僅要在全球經濟治理改革方面繼續努力,而且也要在推進以基礎設施投資領域為重要內容的長期經濟發展機制方面更有作為。中國要加強與其他新興經濟體戰略對接,營造有利於新興經濟體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國際環境,不斷提升國際政策協調機制。

  2015年,受到世界經濟放緩影響和自身結構性問題,新興經濟體的經濟發展狀況並沒有出現太多改善。從年均經濟增速來看,新興經濟體2015年的表現不如2014年。但是,新興經濟體仍是支撐著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多數新興經濟體這一年來,對內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對外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以充分釋放經濟增長潛力。

  防範美國加息外溢效應

  當前,世界經濟已無法繼續依賴原有模式維持經濟發展,各國亟需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能源、礦産品和農産品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對出口相關商品的新興經濟體産生較大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降,抑制了相關的投資活動,影響了中東、東歐和南非等地區新興經濟體的生産,惡化了這些新興經濟體的財政狀況。

  不同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出現分化。作為金磚國家成員的俄羅斯和巴西經濟困境拉低了整體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速度。中國的宏觀經濟增長率比前幾年有所下降,但仍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此外,印度、東盟國家均表現出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2015年不少新興經濟體加快了國內經濟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開放市場,積極推動貿易與投資便利化進程。

  目前,全球多數發達國家仍然維持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只有美國在試圖改變貨幣政策方向。隨著美國經濟的緩慢復蘇,美元與新興經濟體資産價格之間的負相關關係凸顯出來。美聯儲的加息預期導致新興經濟體資産價格出現波動,並形成較大下行壓力,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不斷提高。新興經濟體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同時伴隨多數新興經濟體的貨幣貶值。尤其,巴西、土耳其、馬來西亞、南非、印尼等新興經濟體在2015年的貨幣匯率貶值幅度均超過了新興經濟體整體平均水準。

  美國在推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時曾經流入新興經濟體的國際資本,隨著美國宣佈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出現逆流現象。這也意味著美元與新興經濟體貨幣的供需結構面臨再調整,新興經濟體對美元需求不斷加大。對中國而言,由於人民幣貶值壓力已經足夠釋放,美聯儲加息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尚比較有限,而且充裕的外匯儲備也為人民幣匯率波動給予堅實的對衝能力。

  國際話語權不斷增強

  隨著新興經濟體的群體性崛起,全球秩序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問題被頻繁提及。像在國際貿易與結算領域,以人民幣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貨幣在全球市場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體現了全球市場上對資産配置過程中對人民幣的強大需求。這次人民幣加入SDR對完善國際貨幣體系和全球治理結構有深遠影響。未來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將更加成熟,中國的金融制度和市場將更加完善。

  除此之外,二十國集團協商機制(G20)、金磚國家峰會、上海合作組織等均取得良好成果,進一步推動新興經濟體的合作機制。例如,2015年11月在土耳其召開的二十國集團第十次會議的協商議題空前廣泛,逐漸從虛擬經濟部門不斷延伸至實體經濟,甚至地緣政治、安全以及社會議題方面。二十國集團會議在建設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秩序,提高新興經濟體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確保新興經濟體在國際經濟合作中的平等權利等方面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15年11月30日,中國的人民幣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納入特別提款權(SDR),正式被國際市場認可為儲備貨幣,躋身全球重要貨幣之列。這一舉措不僅對於中國展現其經濟地位具有重大意義,而且也代表著新興經濟體參與全球治理方面的重大進展。中國的外匯儲備和經常項目盈餘為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起到積極作用。人民幣被納入特別提款權體現了全球市場上對資産配置過程中對人民幣的強大需求,也是國際社會對中國金融改革成績的認可。

  加強經濟合作意願強烈

  2015年,新興經濟體積極推動區域經濟與合作步伐,與區域貿易夥伴建立更加深層次的經濟貿易合作關係。從志在2016年完成談判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到聯合戰略研究中的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進程,均表明瞭新興經濟體進一步打破各種貿易壁壘、推動區域經濟合作的強烈意願。

  然而,結構性調整仍然是未來新興經濟體需要繼續推進的任務。雖然新興經濟體正在通過宏觀經濟政策來強化國內宏觀經濟基本面,但不少新興經濟體的國內經濟結構仍然比較脆弱,容易受到來自國際市場上的外部衝擊,並在經濟上出現各種困境。另外,與發達國家相比,新興經濟體的私人部門和政府部門債務佔GDP比重持續上升。債務比重的上升為新興經濟體敲響警鐘,是新興經濟體在大規模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需要注意控制風險的領域。未來,全球範圍內的通貨緊縮現象將持續下去,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均需要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來調整好國內生産,以平滑週期性因素和結構性因素帶來的經濟增長下滑趨勢。

  全球範圍內,新興産業尚未取代傳統産業成為推動全球經濟的主力軍,世界經濟的大面積復蘇仍然需要一定時間。2016年,中國將成為G20輪值主席國。作為全球經濟增長重要貢獻者,中國不僅要在全球經濟治理改革方面繼續努力,而且也要在推進以基礎設施投資領域為重要內容的長期經濟發展機制方面更有作為。中國要加強與其他新興經濟體戰略對接,營造有利於新興經濟體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國際環境,不斷提升國際政策協調機制。

  (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天國 沈銘輝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