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民工務工動向新觀察:沿海地區勞動力結構優化

  • 發佈時間:2016-02-24 07:5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陳晨、李松、黃浩苑、駱飛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農民工務工動向新觀察:沿海地區勞動力結構優化

  每年春節過後,數以億計的農民工背起行囊,離開家鄉踏上外出務工的路程,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這個春天,農民工將去向何方?新春伊始,新華社記者分赴廣東、陜西、重慶、貴州等地採訪看到,一幅勞動力轉移的新版圖正呼之欲出:新常態下,沿海地區勞動力結構不斷優化,中西部地區農民工加速回流,傳統勞務輸出地成為新的勞動力“蓄水池”。而日漸升溫的“雙創”,也在不斷攪動農民工就業的“一江春水”。

  外出還是留鄉?答案日趨明朗

  南國春來早。這個春天,外來農民工數量眾多的廣東省,最先傳遞出用工總量減少、勞動力結構優化的“蛻變”信號。

  廣州市近期一項針對424家使用異地務工者100人以上企業的調查顯示,用工規模、招工數量、外出招工需求呈“三降”態勢,製造業對就業的吸納能力正在下降。

  減少用工,卻是在為轉型積蓄力量。作為製造業大市東莞一家典型的小微企業,廣東連盈傢具有限公司往年最高峰時用工數量為80人,用人成本高使企業一度瀕臨破産。在啟動自動化改造、“機器換人”後,用工數量減為40人。“用工減少,公司發力新産品研發,産量卻大幅上漲,今年1月已接到超過500萬元的訂單。”公司董事長張錫林説。

  截至2015年底,東莞1200余家企業申報“機器換人”項目,預計可減少用工7.1萬人,勞動生産率平均提高65%,傳統勞動力市場正加速重構,企業在逐步通過裝備自動化改造減少對人力的依賴。

  三年前,東莞石碣鎮臺達電子已開始自動化改造,如今4條生産線只有2人;東莞麻涌鎮一家做內衣的企業,1名工人可以看護7台機器運作,員工邊喝茶邊看守機器,哪台機器出了問題,機器可以自動發短信通知他。

  “機器換人,從事低端行業的農民工會被替代,但是設計、開發、操作等崗位隨著機器的大量使用應運而生,從事這些崗位的相當一部分是新生代農民工,新的機遇有利於勞動力的結構優化和素質提升。”廣東省勞動學會副會長羅明忠分析説。

  沿海地區用工數量縮減,是否意味著“求職難”捲土重來?事實上,農民工的選擇已不再單一。伴隨著東部地區加快轉型升級,中西部也在不斷承接産業轉移和培育新的增長點。農民工回流,漸成氣候。

  18日在陜西省勞務輸出大縣平利縣的招聘會上,148家企業提供崗位1.2萬個,其中陜西企業超過6成,是當地近來舉行的大型招聘會中,本地企業佔比最多的一次。1500多位農民工當場達成意向,安康市一家紡織企業一車就帶回去50多人。“返鄉就業意願之強、比例之高,遠超往年。”陜西省勞務交流指導中心主任付鯤鵬説。

  “我看中了西安市一家做太陽能電池板的企業,薪資3500多元,雖然和在深圳時有一定差距,但離家近、生活成本低。我看好西安的發展前景,不會再出去了。”年前從深圳“回流”的陜西渭南“90後”農民工劉剛説。

  從“孔雀東南飛”到“梧桐家鄉栽”,這個春天,越來越多的中西部農民工正在用腳投票。在陜西,務工流向於2013年出現“拐點”,留守人數首次超過外出人數。此後一路攀升,到2015年末,693萬農民工中,在省內務工的達404萬,其中156萬在本縣找到工作。

  沿海與內地“工價落差”逐漸彌合,是農民工加速返鄉的重要原因。在重慶市永川等用工大區,電子資訊等用工大戶與沿海企業月薪差距,已從2009年時的1600元縮小到600—800元,就近務工的吸引力增強。

  “親情權重”不斷加大是農民工留鄉就業的新動向。重慶南川區農民工肖光容辭去浙江金華一家汽車配件廠倉庫保管員工作,在南川一家茶樓做服務員。肖光容説,儘管收入降了一些,但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在一起”。

  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近期針對當地企業一項抽樣調查顯示,今年春節有56.86%的在崗異地務工人員返鄉探親,比2015年上升1.73個百分點。同時,預計節後一個月內返崗比例較2015年下降0.26個百分點。一升一降之間,返鄉就業趨勢漸明。

  家鄉是好,留下做什麼?

  無論是第一代農民工“落葉歸根”的情感牽絆,還是家鄉經濟發展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吸引,返鄉、就近就業的大潮正在改變務工的流動軌跡。對中西部而言,産業發展、城鎮化配套能否“承接得住”越來越多的返鄉人口,愈發成為影響務工走向的因素。

  在有800萬務工人口的勞務輸出大市重慶,近年來電子資訊、機械製造、服務外包等産業的崛起,開始顯現出吸納就業的“蓄水池”效應。重慶市人社局農村勞務開發處處長張德祥説,2012年重慶農民工市內就業人數首次超過市外。目前市內就業的農民工已超過市外近100萬人,保持穩定回流態勢。

  “公司一線員工80%是陜西本地人,技術類崗位大多是從南方回來的年輕人。”國水投資集團西安風電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主管張女士説,作為新能源企業,公司非但沒有受到經濟下行衝擊,反而逆勢增長,2015年産值比前一年增加2億多元。企業最近引進新設備,準備擴大用人規模。

  與此同時,城鎮化對就業的拉動,在中西部地區呈現出不同以往的別樣圖景。

  2011年起陜西啟動的陜南避災扶貧移民搬遷工程,迄今已使愈百萬群眾挪出窮窩成為“新市民”,陜南三市的城鎮化率也因此提高4.78個百分點。人口搬進城鎮只是第一步,穩在城鎮靠什麼?産業!

  在位於秦巴山區腹地的安康市平利縣,城關鎮藥婦溝社區移民搬遷社區內,就有從沿海引進的一家服裝公司。在車間裏,100多名員工在機器前緊張忙碌,村民柯成珍説,搬進新型社區後,來到這家公司工作,每月能掙2000多元,還能照顧家庭,不用再外出務工了。

  “為配合移民搬遷,安康引進服裝、紡紗、鐘錶機芯等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三産服務及家庭手工業、庭院經濟等就業主導型産業快速發展,12萬返鄉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安康市委書記郭青説。

  貴州省黔西縣“茶海之心”永安鎮,“茶鄉建築服務隊”和“茶鄉採茶服務隊”品牌響亮,服務隊成員都是當地扶貧生態移民工程搬遷而來的新移民。

  永隆社區汪家堡安置點是永安鎮首期易地扶貧搬遷工程,130戶移民陸續在這裡安家。瞄準當地茶産業和小城鎮發展,社區把閒散勞動力組織起來,成立了採茶服務隊、建築工匠隊,找到穩定的就業門路。村民劉開容承包了8畝多茶園,成為移民新村裏的致富帶頭人。

  “依靠産業帶動,群眾搬遷後在當地務工,有效減少貧困地區空殼化現象。同時,人口聚集、勞動力相對低廉的優勢,也為承接産業轉移打下基礎,進而與城鎮化良性互動。”陜西省委農工辦主任鄭夢熊分析説。

  人留下來了,工作有了,但考題仍未完結。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當前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五險一金”參保率均好于中西部地區。業內人士指出,如果針對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教育、醫療、住房等制度接續不提速,即便農民工回流家鄉,保障體系“兜不住”,也會導致就業“短工化”、流動性高傾向加重。

  記者看到,在陜南、貴州畢節一些移民安置點,一把“鐵將軍”把門的情況並不少見,附近的一些工業園區內,企業人氣不旺,工人數量寥寥,顯示出承接就業的“痛點”仍在。

  “雙創”,高大上的項目農民工也能參與?

  春節過後,29歲的陜西武功縣農民工尚鵬輝每天都要往縣裏的電商産業園跑上幾趟,將一箱箱蘋果用快遞發往各地。手機響起,他凝神片刻,在螢幕上迅速點下幾個按鍵。“都是催著發貨的客戶,馬虎不得!”

  從在外漂泊十幾年,到去年返回家鄉開起網店賣水果,尚鵬輝終於過上“自己當老闆”的生活。半年下來,他掙了五六萬元。如今,訂單越來越多,他日漸忙碌。“網際網路+農業,這是有未來的事業,雖然累,也是快樂的!”

  走在武功縣城,“在外東奔西跑,不如在家淘寶”的標語隨處可見。在有近70家農民自辦企業入駐的電商産業孵化園,幾位老鄉正填寫快遞單,近千箱各類特産已經裝箱,等待發往各地。

  武功縣電商辦副主任陳其輝説,目前武功直接參與電商生産、倉儲、流通等環節的近萬人,輻射帶動2.5萬人,其中絕大多數是返鄉創業就業的農民工。2015年,全縣電商日均發貨量3萬單,全年銷售共計10.5億元。

  這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帶來的改變,也為返鄉農民工提供了更多可能。

  談起為啥要返鄉創業,重慶涪陵區珍溪鎮卷洞村村民況由貴説得直白:“家鄉的創業政策越來越好,外出打工不划算!”返鄉後,他看準了村裏2000多畝閒置林地資源,做起土雞散養,目前存欄量1.1萬隻。

  貴州黔西縣甘棠鎮大錫村村支書劉秀文説,近年來,很多老鄉回家過年都會來村委會轉轉,問得最多的是有什麼政策、有什麼發展路子。村裏也在積極謀劃,從烤煙、西瓜等種植業入手擴大産業規模,同時引進新興産品如辣椒、茶葉等種植,創造更多致富産業。

  真的做“雙創”,個人要努力,地方政府也不能閒著。黔西縣就業局副局長宋世平説,近3年以來,全縣常年在外務工人員近18萬人,較之於2010年前減少約12萬人。為承接返鄉創業,當地出臺小額擔保貸款、免費就業再培訓、大學生創業一次性補助等政策,從資訊、金融貸款、産業扶持等多方面給予創業幫助。

  不過,對返鄉創業者而言,資金匱乏、技術欠缺,依舊是橫亙在面前的攔路虎。不少返鄉農民工坦言,農村金融機構、産業類型都還不完善,政策支援和項目設計並不能很好地滿足需求,還需要更多靈活多樣的政策支援。

  “新産業、新業態和服務業等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化解過剩産能、淘汰落後産能帶來的過剩勞動力順利實現跨地區、跨行業流動就業。”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近日表示,隨著“雙創”繼續深入推進,創業帶動就業的能力還將進一步增強。(記者陳晨、李松、黃浩苑、駱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