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6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東北經濟已有復蘇態勢”

  • 發佈時間:2016-02-24 02:31:08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東北三省GDP增速齊跌入全國倒數5名,其中遼寧省增速僅3%,位列倒數第一。數據的背後,反映出的是支柱産業産能過剩、企業經營成本高、核心技術短板等深層問題。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有人認為,東北經濟實際上已經“硬著陸”。

  遼寧省社科院副院長、省委省政府諮詢委員梁啟東認為,東北經濟確實處於低谷,也可以説是工業上某些領域的硬著陸,但整體經濟並不存在“硬著陸”的概念,目前已有上升和復蘇的態勢。

  對於未來東北的出路,梁啟東認為,要結合國傢具體政策,做好“三去一補一降”。同時,東北振興必須闖過市場這一關。

  “兩集中三衰退”致經濟滑坡

  新京報:東北各省這輪衰退的根本原因在哪兒?

  梁啟東:東北的衰退有國際和國內兩方面原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滑,復蘇緩慢;國內面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這“三期疊加”,但這都是外因。內因其實在於“兩個集中三個衰退”,兩個集中是東北尚未解決的體制性機制性矛盾的集中爆發,長期積累的經濟結構問題的集中顯現;三個衰退包括資源性衰退、結構性衰退、體制性衰退。

  新京報:瀋陽製造企業今天面臨的困難和上世紀90年代相比有什麼區別?

  梁啟東:90年代期間,官方給出的指標都比較好看,90年代後期GDP增速都在8%以上,但實際上老百姓的生活水準比較低;現在指標不好看,但是老百姓生活水準明顯提高。那個時候是老百姓窮,現在是政府困難。另外,當時屬於短缺時代的蕭條,現在是過剩時代的蕭條。

  新京報:這輪衰退對民生有什麼影響?

  梁啟東:至少到現在為止,影響不是很大。長期發展下去,有幾個領域,比如煤炭或鋼鐵行業,隨著解決去産能、去庫存、和僵屍企業問題,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這些問題將主要集中在資源枯竭城市,結合資源枯竭城市轉型,我們要把這個問題一併考慮在內。

  “一補一降”是政府主要工作

  新京報:有人説東北經濟算硬著陸了,你怎麼看?

  梁啟東:東北經濟已經處於低谷了,但是有上升和復蘇的態勢。數據上看,2015年年底處於低谷,2016年呈趨緩態勢,緩步上升。但是硬著陸這個概念並不存在。如果説是工業某些領域上的硬著陸,可以這樣講,整個經濟不存在這個概念。

  新京報:東北之前的經濟增長主要來自於投資,也正因為投資,帶來了眼前的很多問題,未來東北地區的投資應該怎麼轉變?

  梁啟東:解決穩增長的問題,有效投資非常關鍵。沒有項目,怎麼能拉動增長呢?所以投資還是關鍵因素。這就涉及戰略性新興産業、輕型工業、服務業還有一些必要的基礎設施,通過這些拉動增長、帶來稅收。雖然遼寧去年數據不好看,但是民生投資佔全部投資的78%,這一定是正確的。

  除了投資之外還要抓出口,另外,要穩住消費的基礎,刺激消費熱點。

  從供給端來看,還是要做好“三去一補一降”,即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新京報:在“三去一補一降”過程中,政府要具體採取哪些措施?

  梁啟東:産能過剩問題是全國通病,只是東北更嚴重一些,政府要結合國家的具體政策,不能再摟著抱著,該關得關、該重組得重組,同時該走出去得走出去。

  一補一降應該做大文章,這是政府的主要工作。補就是補短板,補民生的短板。降就是降成本,讓我們的企業真正活起來。

  新京報:東北的核心競爭力和未來的亮點在哪兒?

  梁啟東:東北是全國的裝備製造業基地、糧食基地、原材料供應基地,全國離不開東北,東北也不能衰落下去。

  當前經濟確實有很多亮點,服務業、農業、戰略新興産業都是亮點。亮點是潛力,也是下一步發展的重點。東北振興必須闖過市場這一關,政府當好守門人。

  新京報記者 羅超

  【記者手記】

  那片土地正離我越來越遠

  在鐵嶺出名以前,東北最著名的地方應該是瀋陽鐵西區,而這正是我長大的地方。這次回瀋陽採訪,穿過鐵西區密集的高樓大廈,我想到的都是它曾經的樣子。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媽媽在燈泡廠上班,那是當時國內最大的燈泡廠,全國一半以上的燈泡都在這裡生産。廠裏幼兒園、澡堂、電影院、醫院,各種機構應有盡有,工廠大院就是我的樂園。

  在鐵西區,就連街道都以“工”命名——保工街、衛工街、輕工街、重工街、啟工街……這些街道將一個個工廠隔開。在交錯的街道中心,有一個公園,叫勞動公園。勞動公園附近,是50年代毛澤東號召建設的工人宿舍,叫“工人村”。

  九十年代末,鐵西遭遇了下崗潮,“工人村”一度被調侃為“中國最大的度假村”。只有不變的街道名字,讓人想起這裡曾有過的“工人階級的輝煌”。

  如今,勞動公園裏,總有五六十歲的老人,三三兩兩湊在一起,講述著鐵西過往的故事。他們談論的另一個主要話題,就是自己在外地的孩子什麼時候回來。

  東北人口外流,對於新聞媒體來説,僅是一串數字,對於我來説,是你的老同學老朋友今天在哪。

  “打算回瀋陽嗎?”每年的聚會,我們總會提起這個話題。幾乎所有人都會給出這個無奈的回答:“誰不想啊,可是回來能幹點啥呢?”

  是的,可能連我這個機械專業畢業的,在製造業基地,都很難找到一個令人滿意的工作。

  一個畢業于瀋陽最好的高中——東北育才中學的朋友告訴我,他們班近五十人,留在瀋陽工作的不到十人。而幾個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的同學也告訴我,他們那的畢業生多數傾向於離開東北。

  採訪期間,有專家告訴我,東北三省人口總量凈流出,但遼寧仍然是凈流入的,不至於太悲觀。但即使是遼寧,也留不下這些有知識、想擁有前途的年輕人。

  容易被忽視的另一個問題是,東北三省曾被視為執行計劃生育最徹底的地區,年輕人的離開,會進一步推高人口老齡化。

  “咱們爹媽都算空巢老人吧?”一個朋友問我。我不知該怎樣回答他。

  那片土地,正離我越來越遠。

  新京報記者 羅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