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依然是 全球經濟重要引擎

  • 發佈時間:2016-02-24 00:30:4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張建平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目前國際社會流行一種似是而非的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拖累了全球經濟發展。這種觀點既不客觀,也不符合事實。實際上,中國投資和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中國大規模的進口和中國以兩位數增長的境外投資,以及中國驚人的海外旅遊消費都顯著拉動了世界經濟增長,而且這種作用是目前所有經濟體都嘆為觀止的,包括美國在內。

  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6.9%。在世界範圍內,中國經濟增速依然名列前茅,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仍然在25%以上。特別是中國在轉方式、調結構的痛苦轉型期,資源環境條件、市場環境條件、供需條件都發生了變化,取得6.9%的經濟增速已難能可貴。這個速度是全球平均增速的2.3倍,是美國經濟增長的2.8倍。

  有些學者將全球經濟低迷的原因歸於中國,誇大了中國經濟減速的外溢效應,不願正視中國經濟取得的成果。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中國GDP增速每下降1%,全球經濟增長會放緩0.05%。據高盛估算,中國GDP增速每下降1%,對美國GDP增長的總體影響只有0.1%。即便按較差情景預測,即中國國內消費需求增速放緩2個百分點、人民幣繼續貶值,美國和歐洲經濟所受影響最多為0.2和0.3個百分點左右。

  全球經濟低迷有著多方面的原因。美元加息預期、歐日經濟增長停滯,許多新興國家過度依賴資源能源部門,全球原油競爭性供給增加導致油價持續低迷等,均使全球經濟增長産生極大不確定性,並對市場預期産生極大負面影響。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經濟體系中,歐美是全球消費拉動的主力軍,中國的主要角色是生産製造,投資與消費拉動大約各佔半壁江山,還有一些國家主要提供資源能源和原材料。應當説,主要發達經濟體債臺高築、增長明顯放緩、消費需求大幅萎縮是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主要動力。資源國家高度依賴資源能源的經濟結構高度脆弱性,也是拖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2013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以來,中國保持出口世界第一,進口第二。2015年中國進口總額降幅較大,價格因素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中國依然保持了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地位。雖然中國原油進口總值下降,但原油進口數量卻上升,鐵礦石也類似。中國目前進口規模每年大約2萬億美元。隨著中國消費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中國的進口需求不斷膨脹,在未來幾年中,中國在進口方面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進口消費市場,拉動全球經濟增長。中國巨大的市場不僅進口發達國家産品,同時也為世界最不發達經濟體提供了出口機會和寶貴的發展機遇,中國為67個最窮國單方面提供零關稅待遇。中國已成為最不發達國家全球最大出口市場,這個勢頭將長期保持。

  2015年,中國在經濟減速情況下,利用外資規模達到1262.7億美元,同比增長6.4%。美、歐、日對華投資大幅增長,顯示在發達經濟體媒體在唱衰中國經濟的同時,企業則在不斷加大在中國投資佈局的力度。有人講中國出現外資撤離潮,實際上這種現象不明顯,外資流入數據證明了這一點。部分外資企業撤出中國確實存在,這是因為中國經濟要素成本上升,淘汰落後産業和低附加值産能,一些外資企業轉移符合國際産業轉移的正常規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