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轉型升級拓展新空間 我國吸引外資魅力不減

  • 發佈時間:2016-02-23 14:22:2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題:轉型升級拓展新空間 我國吸引外資魅力不減

  新華社記者胡旭、方向禹

  去年12月底,諾基亞正式關閉其于1998年設立於蘇州的通信網路設備工廠,這是該公司自去年初關閉東莞和北京工廠後,在中國關閉的第三家工廠,是知名外企收縮在華業務的最新案例。

  無獨有偶,有媒體報道,包括日本松下、大金、夏普等企業計劃進一步推進製造基地回遷日本本土;而優衣庫、耐克、富士康、歌樂、三星等名企也紛紛選擇在東南亞或印度開設新廠。

  部分外資銀行也調整在華業務佈局。如去年底,德意志銀行公佈稱,將所持有的華夏銀行19.99%股份出售給中國人保財險。而個別外資銀行西部地區分支機構亦稱計劃在2016年裁減職員。

  上述情形,再加上美聯儲加息、人民幣匯率波動等因素,不少人懷疑在利用外資方面中國是否還有吸引力,引發了有關“中國對外資吸引力風光不再”甚至“外資跑路”的議論和擔憂。

  事實究竟如何?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調查。

  據商務部統計,2015年我國共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6575家,同比增長11.8%;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813.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4%。

  這足以表明,儘管我國利用外資增速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平穩增長,並未出現所謂的大規模撤資情形。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後馮毅分析認為,隨著近幾年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以及人力成本的提高,從事較低層級製造業的外資企業關停搬遷已成為常態。同時,還有部分外企(如諾基亞)是因中國國內企業競爭加劇而調整投資。而一些外資銀行的變化有的是受全球經濟大環境影響,有的是因應其境外母行金融危機後更嚴格監管的要求。

  記者了解,實際上,外商對華投資的整體信心依然樂觀。中國歐盟商會的報告稱,中國依然為歐洲公司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在中國設有研發中心的絕大部分歐洲公司近期將提高在華研發支出或運營。而中國美國商會早前針對近500名會員的調查則顯示,有60%的企業仍將中國列于其投資重點的前三位,有近25%的企業認為中國是其投資首選。

  全球最大公務機製造商龐巴迪在天津自貿區投資的公務機維修中心廠房最近實現封頂。而在此前的2015年7月,繼空客A320系列飛機天津總裝線和空客天津交付中心之後,空中客車公司又決定繼續在天津擴大投資,建設空客A330寬體機飛機完成及交付中心。顯然,作為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大亮點,通用航空不會被嗅覺靈敏的境外資本放過。

  國際巨頭搶灘中國高端製造的身影處處可見。目前,瑞士ABB、德國庫卡、安川電機和日本發那科等四大國際機器人公司均已在中國設點,且不斷強化佈局。義大利、美國、南韓的機器人及配套企業快速跟進。“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機器人及智慧裝備企業競逐的最熱門市場。”中國機器人産業聯盟理事長、瀋陽新松機器人公司總裁曲道奎表示。

  由中國新消費升級帶來的服務業大發展也成為外資眼中的香餑餑。來自捷克的中國首家外資消費金融公司捷信消費,自2014年底在全國拓展業務以來,目前已覆蓋24個省市的260多個城市,擁有超過33000名員工。捷信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依西·施梅茲告訴記者,相比于歐洲經濟,中國經濟已經實現顯著增長,捷信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充滿信心,並考慮2016年在中國繼續追加投資,規模不低於去年水準。

  我國利用外資的産業結構品質顯著提升。數據顯示,2015年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47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總量佔比61%;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2452億元人民幣,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長9.5%,而鋼鐵、水泥、電解鋁等産能過剩行業基本上未批准新設外資企業。

  與此同時,西部地區外資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商業地産諮詢機構高力國際的監測顯示,四川成都已經成為絕大多數外資品牌進入內陸市場的首選之地,僅在2015年就有多達105家首進西南或四川的新品牌進入成都。記者了解,2015年有9家新的境外世界500強企業進駐四川,落戶成都的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已達到219家。

  專家分析,這樣的局面得益於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拓展的發展新空間,還在於外商投資環境的進一步優化。一方面,外商投資限制大量取消、自貿區戰略深入推進,投資更加便利;另一方面,中國已形成完整産業鏈條,且擁有良好的物流設施和越來越多的高素質人才及熟練技工,産業配套能力優勢突出。事實證明,中國吸引外資魅力不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