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春節”:紅包大數據
- 發佈時間:2016-02-23 08:52:36 來源:寧夏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核心提示:網際網路時代,用手機APP發紅包、搶紅包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新年俗。騰訊企鵝智庫日前發佈《中國網際網路紅包大數據報告》顯示,猴年春節以微信、支付寶、QQ為代表的紅包傳播呈現佈局擴大,表達情感訴求和簡潔至上的新特點,成為節慶傳遞情感的重要工具。
一線城市20%的用戶認為紅包應超過6元
從今年春節流行的“搖一搖搖到手酸只有一塊五”這句話看來,用戶對於紅包金額是有要求的。報告顯示,不同的用戶對“紅包金額”的要求也不同。
從性別上來看,男性比女性更“愛財”,有16.4%的男性認為6元以上的紅包才“夠意思”,而45.9%的女性覺得搶到1元以內的金額也可以接受。從年齡上來看,年輕人更注重娛樂性,而年長者更在意金額多少,超過10%的50歲以上用戶認為單個紅包應超過10元。從地域來看,大城市更霸氣,小城市更接地氣,一線城市僅有35%的用戶接受1分錢至1元錢的“小額紅包”,20%的用戶認為紅包應超過6元,而四成以上的三四五線城市用戶,認為1分錢至1元錢的紅包可以接受。
搶紅包新趨勢:向中小城市覆蓋,簡潔至上
據企鵝智庫大數據顯示,和2015年相比,今年春節的網際網路紅包,在産品、互動、用戶體驗滿意度等多個方面,呈現出新的特性和不容忽視的趨勢。
佈局擴大。進一步向中小城市覆蓋,向年輕和年老群體兩極滲透,向更豐富互動模式延伸。
情感訴求。公眾搶紅包活動延續熱度,但反饋毀譽不一。定向社交鏈的紅包傳播,成為節慶傳遞情感的重要工具。
簡潔至上。今年紅包呈現多種玩法,但用戶對網際網路紅包互動訴求,依然以“簡潔有收穫”為核心。
趣味紅包數據播報
A 北京人中“王”姓最愛發紅包
據QQ紅包數據顯示,在北京,今年春節最大方的人是個20歲的姑娘,她除夕夜發出了595個紅包。同時從QQ的姓氏紅包數據看出,“王”姓世家領先於劉、李、張等姓氏,成為北京市發紅包最大方的姓氏。
B 個人發紅包 福建最土豪
有人搶得起勁,也有人發得豪邁,在發紅包方面,據螞蟻金服發佈的數據顯示,最土豪的人當數福建人,福建的莆田和漳州兩地,春節期間,他們每人平均發紅包金額高達1172元和952元,排在全國城市前兩位,超過了北上廣以及江浙人。
C 其他統計
1.搶紅包湖南人最快
據微信紅包數據顯示,湖南省登頂“手速王”。
2.最受歡迎的紅包金額
8.88,6.66,5.2,9.99,88.88,13.14,66.66,8.8,20.16。
3.男性比女性發得多
男女發紅包比例分別為64%和36%。
4.春節成50後“觸網”高峰
以支付寶為例,在春節新增用戶中,50後、60後、70後佔到了33.5%,這個比例要遠遠高於日常水準在春節前,50後、60後、70後在支付寶用戶中的佔比約為15%。
(綜合《北京晨報》《海南日報》)
【有此一説】
借微信紅包給孩子開發“財商”
開學日,同學見面聊天中少不了的一個話題是“春節你搶紅包了嗎”“你收了多少壓歲錢”。開學的第一堂課,學校、家長不妨及時引入科學的理財教育,讓孩子們培養正確的理財觀念。
據媒體報道,發紅包不再是成年人的“專利”,廣州市有些高年級的小學生開始在微信搶發紅包,紅包數額少則十元八元,多則數百元,出手闊綽驚呆家長。新的紅包攀比風從線下轉為線上,家長擔心無法監管,影響孩子價值觀。
小學生互發紅包,你來我往金額還不小,乍一看讓人吃驚,細想也並非沒有合理因素。一方面,生活越來越好,學生們手上的零花錢越來越多,智慧手機在學生群體中也相當普及。另一方面,成年人中網路紅包早已登堂入室,孩子耳濡目染,有樣學樣也不奇怪。
一些家長憂心忡忡,擔心孩子們會不會被網路紅包給“帶歪了”。這樣的擔憂不無道理,滋長攀比之風、影響學習主業,都是人們不願看到的結果。但必須厘清的是,發紅包也好,孩子變“闊”也好,本身都不是壞事,只有當這些變化沒能得到學校或家長的正確引導,才可能對孩子産生負面影響。那些豪發紅包、炫富比闊的孩子,與其説是被網路紅包“帶歪了”,不如説是理財教育的缺位,使他們走偏了。反過來,“理財要趁早”,只要教育得法,微信紅包完全可以成為對未成年人進行理財教育的載體。
一方面,讓孩子把網路紅包存下來,做一些理財投資,不失為一種良好的理財教育。曾幾何時,父母沒收孩子的壓歲錢或美其名曰“爸媽替你攢起來”,是相當普遍的做法。從小就沒什麼理財概念和實操機會,長大了難免在這方面吃虧“補交學費”。不如趁早讓孩子們有一筆小小的積蓄做一些基本的投資,對銀行、股票、基金等理財手段有一個感性認識,有利於開發“財商”。以往,給孩子一個儲蓄罐就算是理財啟蒙了,在金融發展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未成年人理財教育必須更系統化、科學化、規範化。比如美國,早已形成了一套適合中小學生的理財教育體系,從辨認錢幣開始,先後學會制定開銷計劃、購物比價直至嘗試炒股等投資活動及商務、打工等賺錢實踐。與之相比,我國的理財教育才剛剛起步。不久前廣東省率先試點將投資者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地方課程體系,廣州市36所中小學開設金融理財知識教育地方課程。
另一方面,讓孩子自由支配一筆錢,可在培養孩子責任感的同時學會自我管理,進而形成積極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如何看待金錢,折射了一個人的觀念和品位,怎麼掙錢怎麼花錢,不僅體現一個人的能力,更體現一個人的人格。買學習用品、旅遊長見識、捐款做公益、累積創業基金、給長輩買禮物……在家長和學校的引導下,教育孩子把錢花在正確的地方,讓孩子成為一個不斷提升自己的人、關心社會的人、有遠大抱負的人,錢可以成為孩子性格養成的“助推器”。此外,通過花錢掙錢的實踐,也能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有報道稱,有的孩子花錢大手大腳,家長就讓他參與家裏的日常開銷,每月給他一筆錢去超市買菜和日用品,一段時間下來,孩子不僅學會了勤儉節約,也更能理解父母賺錢養家的辛苦。
學生會發紅包了,並不是什麼洪水猛獸,是生活水準提高、技術進步的結果。在這一新環境下,未成年人要學會與金錢相處,關鍵在於家長、學校能否及時到位,引入科學的理財教育。如此因勢利導,網路紅包反倒能為孩子們打開理財的大門,從中學會駕馭金錢、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念。
(據《廣州日報》)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