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扶貧第三方評估不能只做“馬後炮”

  • 發佈時間:2016-02-23 08:04:2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敬一山(媒體評論員)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考核工作從2016年到2020年,每年開展一次。值得注意的是,考核指標的數據來源除了扶貧開發資訊系統、全國農村貧困監測等“官方”數據外,還將適當引入第三方評估。

  扶貧是中國未來幾年最為世人關注的大事之一,要實現2020年的全國徹底脫貧,各級政府將要付出巨大的人力財力。脫貧目的能否最終實現,取決於這些人力和財力的使用效率。但從過去扶貧領域的一些經驗看,“説得比做得好”的現象並不罕見,一些地方政府的彙報成績很光鮮,可是底層民眾脫貧變成了“被脫貧”。扶貧的大量資金被挪用揮霍甚至貪污,貧困群眾卻有苦難言。

  出現這種景觀的重要原因在於,地方政府自彈自唱,既是扶貧工作的執行者,又是扶貧效果的評判者,雖説上級政府部門會核查監督,但囿於人力精力所限,往往挂一漏萬,難以弄清楚底層社會的所有真實圖景。引入第三方評估,可以在很大程度保證有充足的人力,有科學的方式來評估各級政府的扶貧工作,是加強監督的一種有益嘗試。要使第三方評估充分發揮作用,有些問題值得預先提醒:

  其一,第三方評估的“第三方”選誰,怎麼選。根據考核辦法,是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委託有關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採取專項調查、抽樣調查和實地核查等方式,對相關考核指標進行評估。而具體是哪些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還沒有具體資訊。扶貧不是搞理論話的學術研究,而是要講究實效的具體工作,扶貧效果也不是坐在辦公室看數據就能客觀評估的。所以,對這個“第三方”既要能把握政策熟悉理論,又要對基層的情況足夠熟悉。貧困地區多是偏遠農村,對那些特殊區域的民生民情沒有一定了解,對扶貧效果的評估也就難免失之公正。所以,選擇“第三方”應慎之又慎,明確選擇標準,並採取公開招標等方式,讓“第三方”首先接受監督,這樣最終才能實現對扶貧工作的更好監督。

  其二,第三方評估是事先監督、事中監督,還是事後監督?扶貧脫貧的目標社會有很大共識,但具體怎樣實現有效率的扶貧,在很多地方是有爭議的。比如,對於一個自然環境惡劣的山村,是通過將村民集體搬遷的方式,還是加大投入改善交通等方式來扶貧?如果方向選錯了,可能投入巨大卻收效甚微。所以扶貧僅靠理想和熱情不行,還是要尊重相應的經濟規律,要找到相對科學的方式。

  從這個角度來説,第三方評估不能總是去做“馬後炮”,等地方政府一個政策落實完了,再去評估它的效果。因為時間和金錢耽誤不起,就算追責官員,也彌補不了各種損失。第三方評估應做到關口前移,在地方政府決策初期,就參與評估可行性,提出改進方案建議等。兼聽則明,如此可以幫助地方政府在決策環節掃除思維盲區,提升決策的科學性。引入“第三方評估”的首要意義,應在於改善決策。至於扶貧的最終成效,其實最有發言權的是民眾。生活有沒有改觀,家庭有沒有脫貧,每個人都會有切身感悟。所以對官員扶貧加強監督,除了引入“第三方”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入民意,讓民眾的聲音更多被聽到、讓民眾能在官員考核中有更大話語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