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將建5條一級通風廊道 專家:難以一蹴而就

  • 發佈時間:2016-02-22 08: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棉棉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據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發佈的數據,從昨天(21日)起,北京市開始受低壓控制,擴散條件轉為不利,首要污染物為PM2.5。預計今天,不計算燃放煙花爆竹影響,空氣品質為“4級中度污染”,所以建議市民儘量少燃放煙花爆竹。

  這兩天,北京市民已經開始懷念前幾天的“春節藍”了。每遇污染,我們總會在天氣預報裏聽到這樣的話“氣象條件不利於污染物的擴散”,那麼,如何才能加快擴散呢?近日,北京市規劃委透露,將構建5條一級通風廊道。到底什麼是通風廊道?它的建成又能否有效緩解首都的霧霾天呢?

  去年年末在微信朋友圈中,風靡北京市“風景”圖片,説是風景,其實就是一片灰白色,此外什麼都看不到,有網友在圖片中自己畫上了北京市的地標建築物。聽起來像是“段子”,實際卻是心酸的事實。而這一切,都是拜霧霾所賜。在霧霾的各種成因裏,有這樣一種分析格外引人關注。

  研究顯示,從去年11月到12月末,北京地區共有304個小時出現了小風或靜風,不利於污染擴散的偏南風頻率也比前年高出11%。風速偏小、濕度偏大,靜穩天氣發生頻次比往年更多,這成為去年末總污染天氣頻發的一個重要的外部因素。

  眾所週知,北京三面環山,而作為政治經濟中心,這裡的“水泥森林”又建設的特別密集,如何讓風在裏面能夠真正流通起來,改變現在常常出現的靜穩天氣?前幾年,專家們提出了這樣一個概念,“城市通風廊道”,也就是把郊外的風引進主城區,將霾等污染物吹走。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説:“這麼多年來,好多城市的平均風速都有很大的下降,有的下降10%,有的下降更多。風速下降以後,大氣擴散能力也下降了,同時由於城市建築的高度越來越高,密度越來越密,也是導致污染現象的一個外部因素。例如北京特別缺少南北大通道,基本上都是環路,我們如果有南北方向比較開闊的佈局的話是很好的。”

  現在,通風廊道終於要真正進入我們的生活了。北京市規劃委副主任王飛介紹,北京市規劃委已經開展了中心城區通風廊道、綠道、“藍網”系統研究,要要利用通風潛力較大地帶,形成5條寬度500米以上的一級通風廊道,多條寬度80米以上的二級通風廊道,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和空氣污染。王飛説,主要的作用還是減少城市對風的阻擋,達到促進城區內外的熱焦化和污染物擴散的作用、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和空氣污染。因為5條應急走廊是一個體系。將來可能還會有三級,根據每條的不同情況都有模型,規劃委跟氣象部門還有有關專家進一步根據每一條不同情況制定專門的措施。保證實現綜合走廊的設計的目的。

  據了解,5條一級通風廊道,第一條是植物園到昆明湖到昆玉河到玉淵潭,這是要改善西北部通風環境;第二條是植物園-西五環及兩側綠化帶,這是為了改善西部通風環境;第三條是從太平郊野公園到東小口森林公園到中南海再到京滬高速及兩側綠化帶,這是為了改善中心城區沿中軸線地區通風環境;第四條是從清河郊野公園到朝陽公園-東北五環的綠地再到京滬高速及兩側綠化帶,這是要改善中心城區東部酒仙橋-CBD沿線地區通風環境;第五條是從京密高速到東五環及兩側綠化帶,改善中心城區東部地區通風環境。

  通風廊道建設的同時,北京市地規劃同樣需要進行完善。據了解,雖然現實生活中看不到,但生態保護紅線和城市增長邊界將成為北京規劃格局中最重要的兩條線。

  廊道的建設與市區規劃密不可分。北京市規劃委副主任王飛表示,北京市區空間將劃分為生態紅線區、集中建設區和限制建設區。其中,生態紅線區約佔市域面積的70%以上,涵蓋維繫本市生態安全底線、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山區、森林、河流湖泊、基本農田等現狀生態資源和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水源保護區、重點公益林等法定保護空間,這一區域內嚴格禁建與生態保護無關的建設活動。

  通風廊道和生態紅線區真的能行得通嗎?在我國其他地區是否以前有過類似的成功案例?答案是,的確有。南京市在2014年年底前就劃定了城市“清潔空氣廊道”,以形成有利於大氣污染物擴散的城市和區域空間格局,在2017年底前“清潔空氣廊道”內排放廢氣的企業將全面退出。南京市環保局宣教中心主任徐小怗説:“這些都是列為生態紅線的內容之一,就是不能佔有的,不能開發的,在城市風向的上風向局勢環境、要素都有制約的企業要逐步退出,把城市各種各樣的生態廊道空出來。”

  不止在南京,上海、武漢、杭州等地的城市規劃中也出現“城市通風廊道”的字眼。不過,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提醒,考慮到目前城市建設基本成形,未來風走廊落地,需要依靠城市規劃倒逼,難以一蹴而就。

  柴發合説,對於新建的區域來説,可能要主動來做這件事;對已經基本形成的老城區或者是已經建成的區域,可能是慢慢通過城市的改造來有意識做一些事。現在要提醒的還是污染物排放量很大,目前看來減排還是硬道理,風道是外在的因素。首先得注意減排,同時可以有限幅度地利用自然自凈的能力,降低污染水準。(張棉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