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學進村産業興

  • 發佈時間:2016-02-22 07:30:4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鄧崛峰本報記者楊娟

  “以往過年,牌桌上最為熱鬧,而今年,最熱鬧的地方要屬村裏的‘國學堂’。”春節期間,湖南省綏寧縣武陽鎮雀林村村委會主任、綏寧國學踐行協會會長黃始堅告訴記者,每晚7點到8點,村民們自發到這兒來讀國學經典,朗朗的讀書聲給這個春節增添了特別的年味兒。

  爺爺奶奶帶著孫子孫女、哥哥姐姐帶著弟弟妹妹誦讀經典,這是記者在雀林村的國學堂裏,見到的不同尋常的一幕。這一新變化源於“中華國學踐行第一村”公益項目。2015年12月6日,在長沙理工大學潭州夜話國學社的指導下,該項目在雀林村落地,綏寧國學踐行協會一併成立。如今,每晚誦讀國學經典已成為村民們必不可少的活動。

  與國學堂的紅紅火火相應的是,國學産業的風生水起。原來,紅薯幹是當地百姓家家戶戶必備的美食,而製作紅薯幹的手藝卻不是人人都會,而這恰巧是不少留守老人的“拿手好戲”。國學踐行協會便以紅薯幹為突破口,利用村裏留守老人的傳統手藝,從技藝、品質和包裝上狠下功夫,精心打造出一道國學食品。

  “誦讀國學經典,不僅富了腦袋,還讓我家的‘錢袋子’也跟著鼓了起來,帶給我的是實實在在的好處。”60歲的留守老人張雪嬌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就在春節前夕,經過層層篩選評定,她有幸被國學踐行協會相中,成為第一批簽約紅薯幹生産加工的合作農戶。這意味著,以後她家生産的紅薯幹可以直接被企業收購,不需要再像往常一樣提著籃子四處叫賣了。

  “扶貧先扶精氣神。”綏寧國學踐行協會總指導、長沙理工大學教授鐘武強告訴記者,最大的願望是能使國學下鄉、農副産品進城,把國學精神滲透到國學産業,帶動更多家庭,讓更多村民能學以致用、學以致富。

  “家人和諧、鄰里和睦。白天生産加工紅薯幹掙錢,晚上去國學堂讀書充電,這樣充實的日子,想想都幸福。”聊起2016年的生活新圖景,張雪嬌滿臉都是期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