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串出”幸福感
- 發佈時間:2016-02-22 07:30:48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鄧俐實習生王蓁
2月7日上午10點,重慶市秀山縣平凱街道馬西社區天堂壩組村民鄧凡家的大紅燈籠剛剛挂好,姐姐鄧玲漫和姐夫邱展春到家了,妻子姚芳也背著一背簍菜、提著肉和水果進屋了。
這是一棟嶄新的兩層樓房,旋轉樓梯、落地玻璃、水晶大吊燈,相對旁邊的磚木結構瓦房,簡直就是豪宅別墅。
“旁邊的瓦房就是我們的老屋,一直沒拆,就是激勵我們要更加努力掙錢過上好日子。”站在院壩邊,指著隔壁瓦房,鄧凡説著説著便聊到了以前日子。
馬西社區離秀山縣城僅3公里遠。但過去因道路、飲水等基礎設施“拖後腿”,有良田卻無任何産業發展。
這方水土好,但難養這方人。村裏的年輕人基本都選擇外出務工,鄧凡就是其中之一。今年33歲的鄧凡已經有13年打工“工齡”,在工地上當過小工、背過磚塊、拉過板車,不管啥子苦活重活,只要有錢掙,他都幹。
“我姐最能幹了,不僅引進了人才,還擴大了事業,我們都跟著沾光了。”鄧凡告訴記者,姐夫是浙江人,在黔江、酉陽做文具生意,現在還跟自己一起在家門口搞起了葡萄種植。
2014年春節,回家的鄧凡兄妹倆在感嘆道路變好了的同時,萌生了利用便捷的交通發展農業産業的想法。
鄧凡與姐姐、姐夫合計後,決定種植葡萄,搞葡萄採摘園,理由有三:其一,縣委、縣政府在大力提倡城鄉統籌發展,鼓勵因地制宜發展休閒、採摘、體驗等多種形式的鄉村旅遊産業;其二,可以從浙江邱展春的老家學習到豐富的葡萄種植經驗;其三,秀山是邊貿城市,不僅有縣城的客源,周邊區縣也潛在很大的市場空間。
“技術不愁、銷路不愁,就算有風險也值得一試。”大膽的鄧凡倆兄妹説幹就幹,鄧玲漫經濟條件好,主要出資出技術,鄧凡夫妻出人力,在家門口流轉了70畝土地種植葡萄。
因為葡萄的“牽掛”,這兩年,鄧凡完全放棄了外出務工,一有時間就到葡萄基地去查看長勢。經過悉心管理,2015年,70畝葡萄順利挂果,12-18元/斤還成了搶手貨,年底盤賬,收入了25萬元。
“今年的收入雖沒回本,但看到希望了。第一年挂果就有很多遊客來採摘,供不應求,看來我們選擇的路子是正確的。開春後要抓緊時間打造休閒步道、建好游泳池和魚塘,把基地打造成全縣高品質的公園式採摘觀光體驗園。”
鄧凡的想法與鄧玲漫不謀而合。
“你這個定位有點意思,照你的話去辦。”鄧玲漫拍了拍鄧凡的肩,補充道,“新規劃了80畝種植基地,栽苗、修枝等活路多得很,所以明年要增加工人,起碼近40人才行。工資50—80元/天,優先雇請村裏貧困的鄉親,每月按時發放工資,鄉里鄉親的,能幫一把就要幫。”
“好的,年後就開始在村裏招人,把産業規模壯大,不僅讓鄉親能在基地打工掙錢,還爭取吸引遊客來消費買土貨。”鄧凡回應道。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