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守護好這一方青山綠水

  • 發佈時間:2016-02-22 03:52:4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馬玉宏 石 晶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大美青海”的名氣越叫越響。青海旅遊局數據顯示,2015年青海省接待國內外遊客2315.4萬人次,增長15%,實現旅遊收入284.03億元,增長21.4%。青海守護青山綠水終獲豐厚回饋,依託生態帶動旅遊大景區建設,成就了今日旅遊經濟的快速發展。

  生態立省 保護江源

  青海三江源提供了瀾滄江總水量的15%、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被譽為“中華水塔”“全球氣候啟動區”,其所轄的青海湖、祁連山濕地、森林和草地,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的天然屏障和生態功能區,承擔著維護國家乃至世界的生態安全的重大責任。

  2005年,國務院批准為期8年的三江源保護工程一期規劃,先後投入資金75億元,實施包括生態保護與建設、農牧民生産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保護支撐三大類、22項工程。目前正在實施的三江源二期保護工程面積增加到39.5萬平方公里,佔青海省總面積的54.6%。2015年12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更是對加快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

  針對顯要的生態地位,2008年,青海提出“生態立省”戰略,取消三江源地區GDP考核,明確提出,“一定要保護好‘中華水塔’築牢生態屏障”。近期,青海正加快部署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工作,併發布《青海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目前,實施生態立省戰略,推進綠色發展已成青海全省幹部群眾的共識。在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河鄉措池村,如今已不常見到牧羊少年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生態協管員。

  “我現在每天的工作就是看護草原,看護野生動物,防止草場火災和偷獵行為。”生態協管員才仁江措告訴記者:“禁牧以後,野生動物明顯增多了,有時候能看見幾十隻的岩羊群,上百隻的藏野驢群。這在10多年前是不可能的。”來自青海省政府的數據顯示,目前青海省已設立草原管護、濕地管護、森林管護等公益崗位6.7萬個。

  綠色經濟紅紅火火

  近日,《經濟日報》記者在玉樹稱多縣下賽巴溝拉巴才仁家的冬窩子牧場裏看到,成群的牦牛油光锃亮。玉樹畜牧站站長宋任德告訴記者,因為採用了更科學的養殖方法,大大提高了牦牛的出欄率,既增加了牧民收入,又保護了草場草畜平衡。

  2008年底,青海開始在牧區探索以合作社為載體的集約化經營模式,建立“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現代生態畜牧業。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全省已組建生態畜牧業合作社961個,累計整合牲畜1015萬頭(只)、流轉草場2.56億畝。

  “近年來,結合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等一系列生態保護機制,通過探索集約化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新路徑,青海對2.45億畝中度以上退化草地實施了禁牧保護,對2.29億畝草原實施了草畜平衡。”青海省農牧廳總畜牧師王會林説,通過推行禁牧、減畜、休牧,青海牧區天然草場的産草量提高了12.19%。

  畜牧業也從注重生産向注重加工流通轉變。青海以畜産品加工為突破口,培植出果洛藏族自治州5369公司、青海可可西裏、三江一力等一批肉牛肉羊加工企業,使畜産品經過深加工轉化、增值,拉長産業鏈。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各類社會資本投入到畜牧業近24.6億元,是2009年的20倍。

  漸行漸寬的治沙之路,見證了海西州在保護中發展、“沙裏淘金”的特色路徑。海西州沙漠化土地總面積達1.42億畝,近年來,海西州以“宜封則封、宜造則造、封造兼治”的總體思路,實施植樹造林、封山育林草、工程固沙、自然保護區建設等重點防沙治沙工程,大力挖掘沙區土地和勞動力資源的潛力,發揮天然林草産品純天然、無污染、可再生的優勢,在市場機制的引導帶動下,枸杞種植在曾經荒蕪的海西大地上風生水起。目前,全州枸杞種植面積達31.45萬畝,催生出“腳下固沙”“樹上摘金”的“雙贏”産業。憑藉枸杞種植,格爾木市大格勒村有的村民年收入上百萬元,近年來一躍成為青海每人平均收入最高的地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