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到底怎麼建的?
- 發佈時間:2016-02-19 02:29:43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將新聞進行到底
埃及古老神秘的金字塔在開羅城外巋然屹立了4000多年。關於金字塔是怎樣建成的猜測,多年來一直不曾間斷,但沒有一個假設得到了百分之百的證實。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近日,一支由法國遺跡創新保護研究所和埃及開羅大學共同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試圖在埃及彎曲金字塔裏,通過收集和分析塔內放射性宇宙粒子——“μ粒子”的數據,尋求這一未解之謎的答案。
彎曲金字塔位於埃及開羅郊區的達舒爾地區,為埃及第四王朝法老斯尼夫魯時期所建造,其最顯著的特點是具有彎曲的斜坡,由於它的奇特造型,在人類建築歷史及埃及金字塔研究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μ粒子能破解金字塔建造之謎嗎?
金字塔建於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陵墓。陵墓是用巨大石塊修砌成的方錐形建築,因形似漢字“金”字,而被稱為“金字塔”。埃及迄今已發現的金字塔共110座,大多建於埃及古王朝時期。埃及金字塔基座為四方形,側面由多個三角形或接近三角形的面相接而成,頂部面積非常小,甚至成尖頂狀。
“關於埃及金字塔的建造理論,沒有一個得到了百分之百的證實或檢驗,它們都只是假説而已。”遺跡創新保護研究所副主席哈尼·希拉勒表示,“我們試圖利用這項新技術,來證實、改變、升級或完善目前關於金字塔建造方法的假説。”
目前,研究人員已做好準備開始對取自彎曲金字塔的μ粒子進行研究。μ粒子源自地球大氣層,隨著降雨來到地面。這些粒子可在人體和建築物中穿行而不會引起任何傷害,但遭遇硬度較高的表面時,可被吸收或轉向偏離原始方向。
據相關物理研究者介紹,這個項目原理很簡單:當地露天的宇宙線與金字塔內部的粒子流強度均可測,μ粒子穿進金字塔裏時因其與建築材料相互作用,粒子流強度會發生相應變化,因而科學家們可以根據兩個測到的粒子流強度的不同,相對準確地得出金字塔建築材料的資訊。若研究者耗費足夠時間在一地探測μ粒子,將可得知金字塔中空蕩或質地堅韌密致的區域,以了解金字塔內部環境,進而揭開其建成之謎。
遺跡創新保護研究所負責人、埃及開羅大學教授邁赫迪·塔尤比説,研究小組還計劃在胡夫金字塔進行μ粒子測試,他表示:“即使我們發現某處有一米的空隙,都將帶給我們新的疑問和假設,或許將幫助揭曉決定性的問題。”同時,研究小組還計劃使用紅外線掃描器和鐳射掃描器研究其他幾座金字塔。紅外線掃描器能夠通過物體溫度的不同來揭示隱藏的物體,而對物體進行鐳射掃描可以得到一個高度精準的3D模型。
金字塔是用坡道和杠桿建的嗎?
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在建成之後的3800年裏曾一直是這個星球上最高的建築。它由大約200萬塊巨石構成,巨石的平均品質達到2.5噸。現代機械工程學家認為,即使利用現代的建築科技,想要重新建造一個千年屹立不倒的建築物也並非易事。以古埃及時期的技術,人們是如何把重達幾噸的巨石搬運至金字塔頂端的呢?千百年來,各種稀奇古怪的答案被提出,甚至有人認為是外星人幫了忙。
由於埃及人並未留下任何關於金字塔建造方法的記錄,現代的考古學家只能在一些為數不多的古希臘記錄中尋找答案。
西元前450年前後,古希臘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胡夫金字塔建成2000年的時候訪問埃及,他記錄下了當地的傳説,認為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時候使用了某種“機器”。300年後,另一位古希臘歷史學家狄奧多洛斯則記載,“坡道”在建造過程中發揮了作用。
根據這些記載,考古學界關於金字塔的建造方法主要有兩種觀點。雲南大學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濤説, 一種觀點認為,在古埃及時代,沒有輪軸並且杠桿沒有普及,工匠們在金字塔外部修建坡道,沿坡道把巨石一點點推上去,金字塔竣工之後再把坡道拆除。但是如果按此推論,這種坡道的角度就不能超過8度, 因為角度再大的話,以當時的人力會無法搬運巨石。這也就意味著倘若修建一個像胡夫金字塔那麼高的巨大建築物,就需要一個長達1.6公里遠的外部坡道。而修造這樣的坡道所需要的建築材料就要同修造整個金字塔所需的建材大致相同。即使是用沙土堆砌,在古埃及時期,仍然是是極為浩大的工程。這麼浩大的工程,古人是怎麼完成的?而且在實際的考古活動中,學者們也並未找到坡道遺跡。並且,金字塔旁也沒有足夠的平地可供建設坡道。
針對這種情況,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的一組人員提出了迴旋坡道理論,他們認為金字塔在建造時使用了一種改良的坡道,這種坡道類似于盤山公路,環繞著金字塔主體盤旋而上,這樣就聰明地避免了垂直坡道遇到的難題。但也有學者指出了這種方法的瑕疵:建造過程中,金字塔主體可能會被攀附其上的坡道完全掩蓋,造成整體建設難以控制,從而影響金字塔建造的精確性,並且在坡道拐角處巨大的石塊難以轉向。
另一種觀點認為,古埃及人使用了一種類似桔槔的起重設備,將巨大的石塊一層層堆砌起來。桔槔是一種現在仍在使用的基於杠桿原理的汲水工具。但是使用這種方法缺陷也是明顯的。一方面,它需要大量的起重設備,這也就要使用大量木材;另一方面,金字塔越靠頂端,設備能夠落腳的面積就越小,因此到一定高度後就不可能使用吊裝設備了。而且更加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金字塔某些重達數噸的石塊究竟是如何用這種方法吊裝的。
金字塔是從內向外建的嗎?
既然這兩種建造方法都存在缺陷,那麼金字塔會不會是利用其他方法建造而成的呢?於是科學家們紛紛腦洞大開,設想了各種可能的建造方法。
2007年,法國建築師讓-皮埃爾·烏丹提出金字塔是“由裏向外建”的論點,認為埃及人是在大金字塔外墻砌一道外置斜坡,接著再建構一條內部的螺旋隧道。
根據他的這種理論,胡夫金字塔最初的43米是經由外部坡道建造的。由於只需要搭建到43米高,坡道並不需要傳統理論中的1.6公里長,而只需要400米就足夠了。並且坡道不是傳統理論中的“單行道”,而是並行的兩條道。這樣一來,工人能夠交替加高兩條坡道,而加高坡道的同時金字塔主體的建設並不會停頓。
從建設之初,內部坡道就被預留在塔壁內側10米至15米的地方,這條內部坡道是一條螺旋上升的坡道,坡道的傾角為7度,在金字塔最初的43米建設中,它並不被使用。當43米的工程完工後,工人就開始拆除原有的外部坡道,將用於外部坡道的石料重新切割成大約兩噸重的石塊,然後通過內部坡道向上運送,繼續建設金字塔剩下的103米。在這個過程中,法老的墓室也被建造起來。
烏丹説,建造時金字塔的4個角是露天的,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巨石能夠轉彎。石塊最終被“迴圈”堆砌到法老墓室上方。當金字塔大體完成,露天的角位再被填堵,構成金字塔的一部分。
金字塔是聚水成塔嗎?
幾年前曾有學者在金字塔裏發現了水道遺跡,因此推測,當時在建造金字塔時,除了大量人力外,還在河流與金字塔建地中間挖了運河,利用水的浮力,運送巨石。
使用水運當然能大量節省人力,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為什麼石頭不會沉入水中?金字塔高度非常高,河水是怎麼把石頭運到高處的?
專家指出,古埃及人將羊皮充滿氣,製成最簡便的漂浮工具,並用繩索進行固定製成皮筏,將巨石從河中漂至金字塔建地。當運到金字塔處後,聰明的古埃及人在向上的水道中設置了許多閘門,當第一道閘門開啟的時候,石頭就會浮到第二道閘門處,再關閉第一道,打開第二道,以此類推。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原理,在浮力與物體重量取得平衡之下,物體就會緩緩浮到最高的水面。因此只要有充足的浮力就可以讓石頭持續往上升,直到達到需要的高度。
古埃及人利用這個簡單的原理,在金字塔的四週都蓋了同樣的水道,可以從四方運送石頭上來。水道隨金字塔的建造高度而升高,但都以53度角向上建造。這個角度是經過計算的,它能讓整個水道變得穩固,又不至於太傾斜而難以使用。工人只要在預計的施工位置,將巨石從皮筏中取下即可。等到金字塔完成後,只要將下方的層層水閘打開,水就會自己流掉。
究竟以上這些方法哪個才是正確的,又或者哪個都不是正確的。希望此次科學家借助宇宙微粒還原一個真實的金字塔建造過程,破解這個亙古謎題,讓我們拭目以待。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