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凍結産能誠意不足市場仍未領情

  • 發佈時間:2016-02-18 11:30:3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面對已縮水70%以上的國際油價,産油國終於不再無動於衷。

  2月16日,石油出口大國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和卡達就凍結石油産量達成共識,同意將石油産量凍結在今年1月的水準。但這一協議能否執行,取決於其他主要産油國是否跟進。

  不過,産油國的這一姿態,市場並不領情。當日,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均收跌,其中布倫特油價大跌3.62%。

  究其原因,市場認為産油國“救市”的誠意不足。今年2月初,俄羅斯能源部長曾對媒體表示,歐佩克一些成員國建議2月份召開石油出口國會議,俄羅斯將參加,沙烏地阿拉伯建議各産油國減産5%。但如今,在市場人士看來,凍結石油産量的決定與預期中的聯合減産相差甚遠。

  “凍結産能的意思是産能不再增加,而當前市場已經嚴重過剩,需要通過聯合減産才能加快恢復平衡。”在東方油氣網油品部經理程瑞鋒看來,産油國的這份努力誠意不足。

  程瑞鋒認為,僅僅少數國家“凍結産能”並不能改變全球石油市場供過於求的現狀。伊朗石油“解禁”後正在積極謀求收復丟失的市場份額。伊朗在國際制裁令解除僅一個月後,便已恢復了向歐洲市場供應原油,此前,伊朗對歐的原油供應中斷長達五年之久。另外,美國原油出口禁令解除後也亟需緩解國內油品高庫存的壓力。

  美國能源資訊署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29日當周,美國商業原油庫存量超過5億桶,同比增長21.7%,已接近過去80年來同期最高水準。

  “眼下減産尚未有確切消息,而超供的憂慮卻有增無減,國際油價短時難以翻身。”隆眾石化網原油分析師李彥直言,目前全球原油供應過剩量高達每日170萬桶,減産100萬桶理論上可以讓油價更加合理,但為了在競爭中保住市場份額,沒有産油國願意率先邁出減産的步伐。

  歐佩克成員國之間也有市場份額之爭。這個全球最大的石油輸出國組織在今年1月原油産量為每日3233萬桶,隨著伊朗石油重返市場,今後幾個月産量還將進一步上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