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不降的鍋誰來背
- 發佈時間:2016-02-18 08:46:32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2月16日晚間,中石油在微信公眾號上發文《美國油價比中國便宜的內幕》,試圖回應最近一段時間公眾對國際油價降低而國內為何不降的疑問。不成想弄巧成拙,反倒引來聲勢浩大的討伐聲,瞬間又掀起了一場口水仗。昨日,中石油已經將該文刪除,高調亮相最終落了個灰溜溜的下場。
文章稱,美國的每人平均收入遠遠高於中國,而油價卻比中國便宜,影響中美兩國油價最關鍵的因素,其實還是稅。按照我國的成品油價格結構,油價中48%為各種稅費,包括消費稅、增值稅、城建稅、企業所得稅、教育附加稅、地方教育附加稅等。
一桶油半桶稅,消費者如夢初醒,名目繁多的稅種以或等價或隱蔽的方式,堂而皇之地作為影響價格的不同因素,直接進入價格層面,難怪油價降不下來。
而國人的反應越是激烈,越説明我們對自己所身處的經濟生活是多麼“無知”。早在此前,經濟學家郎鹹平就曾表示:“真正決定油價的不是原油成本,而是稅。中國油價裏一半以上是稅。如果都不含稅,1升汽油中國比美國便宜1元,但因為中國的稅特別多,實際零售價中國比美國還貴1元。”雖然郎鹹平“中國油價裏一半以上是稅”之説,並未得到有關權威部門的回應和證實,但中國油價高於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卻是個不爭的事實。
如今,中石油為高油價找到了自認為絕佳的説辭:高稅收。言外之意,套用當下最時髦的“背鍋體”,油價雖高,但這鍋我們中石油不背。
稅費高昂是事實,隨之而來的企業成本高企也不是沒有喊冤的道理,但這油價高高在上的“鍋”,究竟應該由誰來背?
自去年以來,政府頻頻表態要減稅降費。隨著供給側改革説法的流行,減稅降費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而既然要做供給側,既然要降低制度性成本,就應該讓減稅降費的風暴來得更猛烈一些。
但説易行難,減稅降費不能只盯著小微企業,不能只在一些不痛不癢的方面釋放改革紅利,對於石油這樣關乎財政收入更關乎實體經濟的行業,也要痛下決心“割肉”。在稅費整體已佔成品油價格近半之下,政府有必要儘快厘清成品油稅負結構,以避免重復徵稅導致的成品油稅費高企的現象。
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石油進口國,石油進口依存度已經上升到60%,國際油價下挫對中國利大於弊。但這種利好只有通過市場機制順利傳導至消費者與生産企業,才能成為推動經濟的動力。如果在中間環節由於稅負過重讓企業為難、消費者吃虧,那麼當真是新時期的“苛政猛于虎”。
作為經濟生活中的基本性産品,成品油是否適宜繼續“忍辱負重”,成品油價格結構是否應該來一次“觸及靈魂”的改革,對於已經立起一面供給側改革旗幟的政府而言,理清這點思路很有必要。(楊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