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找準投資與供給側改革 結合點

  • 發佈時間:2016-02-18 00:29:2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譚浩俊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媒體報道,國家發改委15日發佈資訊表示,2016年投資形勢仍然錯綜複雜,必須找準穩增長和調結構、適度擴大有效需求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佳結合點,提高投資有效性,保持有效投資力度,著力補齊短板,充分發揮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關鍵作用。

  應當説,在國際經濟形勢仍錯綜複雜、經濟仍面臨巨大下行壓力、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仍難以顯現、需求不旺現象仍難以改變的情況下,進一步發揮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既是無奈之舉,也是眼下相對有效的手段。關鍵在於,如何提高投資的有效性,使各項投資都變成有效投資,避免給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留下太多隱患。

  就中國經濟的現狀來看,之所以出現增速持續下行的現象,除金融危機帶來的國際經濟形勢嚴重惡化、出口這輛馬車失靈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國內經濟出現了結構嚴重失衡、有效供給嚴重不足、供需矛盾尖銳、需求難以發力。也就是説,長期以來逐步形成的供給側産能嚴重過剩、供給品質不佳、供給效率不高等方面的問題,讓中國經濟陷入了有量無質、有速無效的格局。如果再不加強供給側管理,改革供給側結構,中國經濟就很難再保持平穩增長的勢頭。

  眼下的經濟運作狀況,如果不能找準投資與供給側改革的結合點,不僅會對供給側改革産生極為不利的影響,而且會帶來更大的供給側結構性矛盾,使産能過剩的問題更加嚴重,供需不協調的矛盾更加突出。

  事實也是如此,鋼鐵、水泥等行業出現的産能嚴重過剩問題,就是前些年投資嚴重失控帶來的結果。而投資失控的原因,則源於經濟政策的失控,産業政策的誤導。譬如房地産市場的過度放開,政府投資的過度釋放,城市規模的盲目擴張,等等。

  中國經濟已經沒有了繼續盲目投資的條件,也沒有了低效投資的空間。尤其被列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更要注重投資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其他行業和領域也要把握好投資的力度和尺度,掌握好投資的進度和方寸,而不是越多越好、規模越大越好。譬如交通建設、房地産投資、城市建設等領域的發展,都容易給地方政府和企業造成錯覺,會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阻力。因為,一旦投資過度,又會形成鋼鐵、水泥等行業的需求虛旺。那麼,地方政府和企業就不可能再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甚至會再次萌發投資衝動。

  而已經被地方政府當作救命稻草的PPP模式,在推廣過程中,如果不與供給側改革相協調,不找準與供給側改革的結合點,也極容易産生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變成地方政府的另類投資。因為,按照地方政府列出的PPP項目,絕大多數都是沒有收益的項目,只有通過政府回購項目、設置預期回報等方式,才有可能吸引社會資本。如此一來,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超前投資和過度投資的現象,誘發地方政府把原本應當在以後年度建設的項目拿到現在來建,使投資再度失控。

  從總體上講,當前情況下的投資,最主要的還是應當放在兩大類項目方面。一是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項目,如棚戶區改造、城市地下管網建設、鐵路投資等,過度超前的公路項目、城市建設項目,原則上還是要少投少建;二是與經濟結構和産業結構調整密切相關的項目,尤其是新興産業和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應當予以重點支援,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其他方面的投資,就要適度控制和把握了。而已經確定的投資項目,則要加快投資進度,以早日見效,避免增加過多新的投資。投資只有與供給側改革有機結合,才能有效發揮作用,不留下風險隱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