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好三個關係 用全面創新推動供給側改革
- 發佈時間:2016-02-17 06:32:01 來源:四川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較之東部發達地區,四川任務特別繁重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博導 趙國良
四川,作為中國西部經濟的核心增長極和領頭羊,要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努力爭取走在西部前列。
增強經濟可持續增長動力,儘快生産出更多新産品,創造更多新業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新需求,關鍵在於創新。創新,是促進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益提高的第一推動力。四川是“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之一,這是中央對四川的信任和重托,也是四川加快全面創新改革的最佳時機。我們要有時代的緊迫感和歷史的責任感,要把加快供給側改革與加快全面創新改革有機地結合起來,用全面創新推動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項重點任務,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四川較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面臨任務特別繁重、改革壓力特別大的問題。以去産能為例,四川鋼鐵、煤炭等傳統産業比重較大,去産能任務特別重;培育和壯大新興優勢産業,本質上是一個在全國範圍內重新優化配置資源的過程,是一個社會生産力空間佈局調整的過程,是一個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的過程,同東部先進地區比較起來,四川處於劣勢。這就更增加了四川全面加快供給側改革的緊迫性。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正確認識和處理三個關係:
第一,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改革的關係。要在著力加強供給側改革的同時,堅持兩側同時發力。當前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給,但絕不能因此否定需求一側。供給因需求而生,並且要不斷地適應需求的新變化。還應當看到,供給與需求兩側的劃分,是相對的,可以轉化的。“三駕馬車”中的投資,屬於需求一側,但如果我們著力改善和優化投資結構,把資金更多地投入新産品研發,投入新興産業,從市場需求出發,著力去“補短板”,這種情況下,投資實際上起到了促進新供給、保證新供給的作用。
第二,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去産能和穩增長、保就業之間的關係。加快化解過剩産能,淘汰完全失去市場競爭力的企業,要有一個可操作上的“底線”。從微觀層面來説,就是需妥善安置失業職工,要保就業;從宏觀層面來説,就是化解産能過剩的力度,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的最大承受度相適應。還應當看到,所謂一個行業的産能過剩,不是這個行業內的所有産品都過剩。例如,鋼鐵行業屬於嚴重過剩行業,但不少鋼材品種仍大量依靠進口,這類産品不僅不“過剩”,而且正好是“短板”。由此可見,著力推進供給側改革的一個根本要求,就是企業要加快技術創新,提高産品品質,供給更多的新産品。
第三,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發揮市場機製作用與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的關係。毫無疑問,構建新的供給側體系,要走市場化道路,要堅持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但同時,要更加重視發揮好政府的作用。特別是對創新型企業,小微企業具有市場前景而又面臨暫時困難的企業,實行結構性減稅,給予必要補貼,降低成本,增強其活力,仍然是必要的。
(本報記者 吳璟 整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