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 重慶工業經濟結構優化明顯
- 發佈時間:2016-02-16 08: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日報重慶2月16日訊(記者冉瑞成、通訊員曾立)記者近日從重慶市經信委獲悉,2015年重慶市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實現産值1660億元,對全市工業産值增長貢獻率達30%。
近年來,重慶立足本地、著眼全球,把大力培育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作為改革的重要抓手,促其加快發展,取得初步成效,重慶工業經濟的結構得到優化。
通過反覆研判,重慶最終篩選確定了電子核心基礎部件、物聯網、機器人及智慧裝備、新材料、高端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及智慧汽車、MDI及化工新材料、頁巖氣、生物醫藥、環保等十大重點産業發展方向,提出力爭到2020年形成10個千億級産業集群,總規模突破1萬億元的目標。
“整機與配套並重、生産與服務並舉、産業空間集中的集群化模式,是重慶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基本路徑。”重慶市經信委總經濟師涂興永介紹,目前,重慶已集聚了一大批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同時還按照産業鏈條策劃了總産出2萬億元的儲備項目庫。
為了讓戰略新興産業迅速成形,重慶一方面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推動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政産學研資用一體的協同創新體系;另一方面加大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研發推廣力度,如頁巖氣産業,通過探索推廣“井工廠”模式,大幅降低了鑽探成本、縮短了鑽探週期,目前日産能已達1800萬立方米,形成50億立方米年産能。
與此同時,重慶積極探索商業模式創新。如力帆汽車全面啟動新能源智藍計劃,通過網際網路與物聯網將人、車、道路、電池、能源互聯互通,在帶動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同時,實現減少碳排放、緩解城市擁堵。
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需要良好的環境。為此,重慶加強統籌協調,形成水陸空交通樞紐、一類口岸、保稅區“三個三合一”開放體系,打通以“渝新歐”為代表的國際物流通道,吸引全球要素集聚,促進本地産品分銷全球。重慶還組建了800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産業股權投資基金,有力推動了重大項目的加速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