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美國力邀東盟聚會耐人尋味
- 發佈時間:2016-02-15 13:19:00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2月15日電 特稿:美國力邀東盟聚會耐人尋味
15日至16日,美國將首次在本土舉行美國與東盟國家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繼去年1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吉隆坡與東盟國家領導人舉行峰會之後,美國在不到3個月時間內再次邀請東盟國家領導人集體會晤,顯示出美國對東盟日益高漲的熱情,耐人尋味。美國在會議上會拋出怎樣的話題?心態各異的東盟國家是否願意跟隨美國“合唱”?會議是否會取得實質內容?這些問題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奧巴馬急於炮製外交遺産
自提出“重返亞洲”和“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美國一直試圖加強和東盟的關係。從2013年起,美國每年都借東盟峰會會晤東盟國家領導人。2015年11月,美國推動雙方關係由夥伴關係升級為戰略夥伴關係。分析人士認為,在美國試圖加大介入亞太事務的過程中,正越來越重視東盟作為一支整體力量的崛起。特別是去年底東盟建成共同體後,美國進一步意識到,要想在亞太地區推行其外交政策,除美國與各國的雙邊外交外,美國亟須得到東盟對美國外交的整體支援和配合,並希望東盟服務於美國在亞洲的長期戰略。
基於這一想法,美國急於強化與東盟之間的溝通機制,甚至替東盟“定調”、“定向”。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塞爾今年1月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發表講話時提到,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將逐步“制度化”,即便美國領導人更疊,這一戰略也會延續下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本·羅茲近期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説:“我們希望表明,美國正在參與亞太地區未來十年的議題設置,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用最高級別的形式參與東盟這類地區組織”。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卡維·從提塔旺説,奧巴馬召集這次會議無非是想在卸任前為美國和東盟在某些問題上建立起一個穩妥的架構,其最直接的目的是,使之成為奧巴馬拿得出手的一筆“外交遺産”。
美國東西方中心高級研究員、亞洲安全事務專家饒義認為,奧巴馬希望向東盟各國領導人直接溝通美國的立場,試圖説服他們更強硬地支援美國主導的地區秩序。
用會議、會晤、峰會等多邊外交形式與一些地區組織“曬親密”是美國慣常使用的外交手法,但並非每次都有成效。2015年5月,美國召集海灣國家領導人在戴維營舉行峰會,受邀6國中,包括沙特在內的4個國家因不滿美國中東政策而未派元首出席,被《華盛頓郵報》稱為“孤獨峰會”。
會議象徵性大於實質成果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冷戰和東亞問題學者文安立認為,這次會議“象徵性大於實質成果”。
當前,美國正進行總統預選,民主黨能否繼續執掌白宮仍是未知數。任期不足一年的奧巴馬在這次會議中能敲定怎樣的“重要決策”,能否保證政策的延續性,均存在不確定性。
作為對話的另一方,東盟各國政壇近期也發生了不少變化。越南和寮國1月分別舉行越共十二大和寮國人民革命黨十大,確定了領導層的人事交替,新班子尚未正式開工。緬甸新政府正在組建,總統人選尚未確定,現任總統吳登盛以日程衝突為由拒絕赴美,指派副總統吳年吞前往參會。泰國正忙於2014年軍事政變後的修憲和首次選舉。菲律賓將於幾個月後舉行總統選舉,“後阿基諾時代”的政治格局存在多重不確定性。東盟各國國情不同,與美國的關係以及對美國的訴求各異,在地區問題上也存在不同見解和主張,這些都給會議成果增加了變數。
分析人士認為,奧巴馬推動這次非正式會議,並不指望美國與東盟達成某種具體協議,主要目的是給東盟國家吃一粒“定心丸”,證明美國政府推出的亞洲新戰略不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空話。美國還想把一些敏感問題搬到桌面上來,在美國“主場”試探各國反應。
因此,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東盟研究中心負責人鄧秀岷判斷,美國東盟國家領導人會議“不會有任何重大宣佈或政治倡議”。
敏感話題難獲東盟集體支援
東盟地區觀察家指出,奧巴馬2009年提出亞洲新戰略至今已過去6年多,東盟國家並未在美國“重返亞太”的口號聲中獲得新的動力。相反,不少人目睹了美國介入地區政治和矛盾,甚至煽風點火、製造麻煩、攪渾原本平靜的水域。
柬埔寨戰略研究院主席強萬納裏認為,會議很可能會涉及南海問題。但他強調,在南海問題上,“東盟並沒有權力或合法權利介入成員國之間或成員國與他國之間的爭端,有關當事方之間的直接對話與協商是化解爭議、管控爭端和衝突的最佳途徑和最有效方式”。他説,本月早些時候,洪森告訴到訪的美國國務卿克裏,東盟不能在南海問題上火上澆油,在南海問題上東盟無權評判。柬埔寨政府發言人近期也重申立場,柬埔寨不希望看到第三方或無關方插手這個問題,任何外部介入都會使問題複雜化。
柬埔寨亞歐大學國際合作部主任約瑟夫·馬修斯強調,通過對話協商來解決爭議最利於地區安全和經濟,柬埔寨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與認可。
在美國哈佛大學中國問題專家柯偉林看來,與會的每一個東盟國家“都與中國保持有全面關係,而且大多數關係非常積極”,因此,這次會議不可能成為一次“反對中國的聚會”。
面對美國在東盟不斷推介所謂的地區安全機制,東盟有自己的主張。馬來西亞總理前政治秘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高級研究學者胡逸山説,今年東盟可能還會與俄羅斯及印度舉行類似領導人會議,東盟傳統上會在超級大國間尋求平衡立場。
東盟國家更關注雙邊話題
對於受邀國領導人來説,前往美國與奧巴馬會晤,他們更關心能給各自國家帶來何種實際利益。
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希望美國在反恐議題上加強與東盟國家的合作,並在經貿層面向東盟展示更加務實的姿態。胡逸山提出,美國只有把所謂的“亞太再平衡”或“重返亞太”重心放在經濟上,才會在東南亞贏得真正的朋友。
泰國希望借助這次會議改善西方國家對泰國軍政府的態度。卡維説,泰國正在尋求為泰美兩國領導人的非正式會晤創造機會。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指出,泰國軍政府首腦這次應邀赴美出席會議本身就是政府外交的勝利。
柬埔寨則希望通過這次峰會儘早改善柬美關係。柬埔寨最高國家經濟理事會高級顧問梅卡利安説:“柬埔寨需要安全、援助、投資、貿易、技術轉讓、人力資源扶助等,而這些,美國都有。”
定居泰國的地緣政治分析師托尼·卡爾塔盧奇在近期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寮國、緬甸等國都面臨著不同的政治挑戰、經濟困難和恐怖主義威脅。對於這些國家而言,當務之急是解決諸多國內問題,而美國提出的地區安全機制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解決不了這些問題。
湯之敏認為,東盟各國與美國之間的利益存在明顯差異。
當美國希望東盟在一些地區議題上能聽從美國的“主導”,形成與美國一致的聲音和步調之際,東盟國家更希望通過與美國的對話,解決各國的實際問題。不同的出發點和目標,決定了美國想搞一次由美國“領唱”的“大合唱”並不現實。(執筆記者:淩朔、柳絲;參與記者:薛磊、李穎、林昊、陳家寶、杜白羽、楊天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