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忠誠煉就“救援鐵軍”

  • 發佈時間:2016-02-14 05:27:2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12月23日淩晨3時,深圳光明新區“12·20”滑坡搶險現場,隨著生命探測儀上的小紅點越來越明顯,武警水電一總隊三支隊搜救中隊現場沸騰了。3小時後,唯一的倖存者、19歲的田澤明成功獲救。此時,距滑坡事故發生已經過去了67個小時。那張被稱為“生命的握手”的照片瞬間感動無數網友,獲得萬千點讚。救援鐵軍是怎樣煉成的?隆冬時節,記者走進這支部隊探尋他們的制勝密碼。

  任務轉型緊貼使命拓展

  時光追溯到汶川大地震,當擔負救援搶險任務的官兵聽到失去親人的慟哭,難過之餘十分無奈,水電部隊沒有搜救裝備,常常是在兄弟單位探測儀的指引下實施救援,而大型裝備轉換、機動十分不便,稍有耽擱就可能錯過最佳救援時間。

  “每當地震、泥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發生時,首要任務是搜救生命,如果有自己的搜救分隊就好了。”總隊和支隊黨委同時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恰在此時,水電部隊納入國家應急救援體系的戰略部署出臺,部隊隨即提出3年順利完成市場向戰場轉型。“任務轉型要緊貼使命拓展!”2013年8月,搜救中隊正式掛牌。

  第一週訓練,就讓中隊兩名主官膽戰心驚。當大夥用使慣了推土機和挖掘機的手去操縱切割機時,由於定位不準,折斷的切割片把官兵劃得遍體鱗傷。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為把一流的裝備配備到中隊,他們多次到地方政府溝通並爭取地震局等部門的配合和支援,最終將全地形地震救援車請到中隊。與此同時,他們深化軍民融合模式,依託社會化保障,做到了中隊聞災而動,所需資源一次性覆蓋到位。

  2014年4月,搜救中隊指導員蔣昊楠帶領官兵參加駐地組織的搶險救援演練,這是他們組建後第一次亮相,臺上坐滿了前來觀望的軍地領導。隨著紅色信號彈升空,模擬搜救開始。當信心滿滿的官兵安裝好雷達生命探測儀後,螢幕卻是一片空白,無論怎樣移動位置,代表生命跡象的圖像自始至終沒有出現。看著兄弟單位交出的優秀答卷,蔣昊楠無地自容。在這次考核中,搜救中隊在17家參演單位排名最後。

  知恥而後勇。從此,搜救中隊從體能到技能一個個地練,從搜索到破拆一項項地過,展開全員、全時、全域大練兵。中士胡佺有恐高症,曾經連400米障礙的雲梯都不敢上,他天天跑樓頂想像高空救援場景,最終破除了心理障礙;上士王偉對繩索救援掌握不好,他天天練繩結捆綁自己,終於掌握了繩索救援要領;中士殷流波創新簡式擔架快速成型法,將時間縮短到5分鐘。

  去年5月,支隊長王永興檢查訓練時發現了問題:一些官兵練習雷達生命探測儀搜救時,竟把手機裝在假人的口袋裏,而手機的波段與人體發出的聲波有所不同。“我們搜救的是活生生的生命,不是假人!”王支隊長立即對這種“倣真式”訓練叫停,同時在中隊全面掀起實戰化練兵熱潮。

  “災害就在身邊,災害隨時發生。”這兩句話成了官兵打牢危機意識的座右銘。如今,打開中隊訓練周表,會發現他們與眾不同的創新“秘籍”,不少訓練地點都是“機動”。原來,哪有施工爆破,哪就是他們的訓練場;哪有殘墻斷壁,他們就在哪擺開戰場。

  去年7月,中隊拉練經過一處拆遷的居民樓,廢墟遍地與地震後場景十分相似。中隊長王立勝眼前一亮,隨即吹響緊急救援的哨音。他在不告知具體任務的情況下,讓官兵進行無目標、無特徵、無數據搜尋。探測、破拆、頂撐,每個流程都按實戰進行。班長王偉做頂撐時,手臂碰出了血,直到救出第一個人,他才知道這是一次演練。

  他們著眼總隊提出的數據、指揮作戰和技戰法研究“三中心建設”,對10余種裝備進行革新,3種技戰法經驗被上級推廣,實現了搶險與救援的完美結合。

  災害現場就是戰場

  2014年3月,正在建設的南寧地鐵1號線西鄉塘站,因雨水沖刷導致施工區域覆蓋式塌方,2000余方泥土掩埋了整個洞口,3名來不及撤出的工人被困。

  險情就是命令。當官兵們趕至事發現場,發現一根直徑2米的水泥柱涵管把洞口牢牢擋住,有人斷言已無生命跡象的可能。“只要有一線希望就不放棄!”通過現場技術分析,官兵們認為水泥管破壞面積雖大,但從受力點來看,還存有一定空隙,被困者應該有生還可能。

  “轟隆!”通過生命探測儀的資訊,官兵們選擇了一個區域組織破拆,迅速展開搜救。4小時後,第一名被困者的呼救從通道口傳出。不到6小時,3名被困者全部救出。中隊一戰成名,被當地政府和群眾稱讚為“奇跡救援隊”。

  災害現場就是戰場,練兵就為打勝仗。中隊官兵在一次次實戰中不斷淬火,逐步摸索出人員搜救、混凝土破拆和鋼筋切割等課目連貫組織實施方法,探索出“定位搜救三步法”,大幅縮短了搜救時間。他們按照實戰標準總結出23種不同條件下的生命跡象探測方法、12種快速破拆小技能、6種心理疏導小常識,在每半年一次廣西地區搜救部隊聯演聯訓中榮獲“三連冠”,成為當地專業搜救的“王牌”。

  同年8月,雲南魯甸地震造成紅石岩堰塞湖告急,數千名群眾生命危在旦夕。“讓救援中隊上!”關鍵時刻,上級首長下定作戰決心。這一次,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科目“水上救援”。

  首戰用我,務必首戰全勝。賀椿煥、馬凱古、吳宏舟、蘇聯升4名衝鋒舟手剛剛集訓回來不到兩周,他們從沒接觸過實戰的考驗。此時,湖面遍佈著大量漂浮物,螺旋槳因與雜物碰撞使方向舵左右搖擺,難以控制。更危險的是頭頂不時飛落的巨石,隨時可能造成舟毀人亡的悲劇。困難重重沒能阻擋四位小夥子為了人民不惜獻身的血性,他們在墜落的巨石中靈活躲避,在一堆障礙物中“見縫插針”。連夜奮戰,他們往返百餘次,成功轉移4000余名被困百姓,在規定時間內將千余箱炸藥送上壩體,被譽為紅石岩“四勇士”。

  近年來,中隊官兵先後在南寧輕軌塌方、魯甸水上救援、深圳滑坡搜救中屢建奇功,用忠誠使命的壯行完成了對生命的禮讚。面對未來複雜險峻的多樣化救援,英雄的中隊必將繼續交出合格答卷。(陶 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