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面對菜價飆升 不能“逆來順受”

  • 發佈時間:2016-02-12 08:41: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報道,在天氣和節日雙重因素影響下,廣州菜價“漲上天了”。在廣州一些市場幹水菜心呈現近幾年最高價,市場上菜心比草魚價格還要高,最貴的菜心1公斤50元。業內預計,廣州蔬菜總體價格將繼續在高位運作,節後會逐步恢復正常。

  菜價飆升現象,近期不僅發生在廣州,在國內大部分地區均有出現。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是首都的“菜籃子”,其蔬菜價格對北京甚至北方大部分地區的菜價,都具有風向標及晴雨錶作用。最新數據顯示,2月5日,新發地市場蔬菜的加權平均價是3.54元/公斤,比去年同期大漲33%。在江浙地區,春節前後蔬菜價格也有大幅上漲,一些品種的價格甚至翻倍,也出現了菜價高過草魚價格現象。位於我國最南端的海南,春節前夕,海口部分蔬菜突破每斤30元,當地市民連喊吃不起,為此,海南省還專門成立了專案組,出手維護市場正常經營秩序,加強對蔬菜市場的監管。

  受物流及勞動力成本階段性上漲等因素影響,在歷年春節期間,新鮮蔬菜尤其是葉菜類價格都會出現一定上漲,但漲幅通常不大。今年春節前後菜價飆漲的主因是氣候異常。1月下旬,我國多地遭到所謂“霸王級”寒潮突襲。地處亞熱帶地區的福建、廣東、海南等省份,受氣溫低、雨水多、陽光不足影響,蔬菜生長週期緩慢、採摘困難,出現了比較嚴重的減産。1月份的寒潮導致南方産區蔬菜受損嚴重,而南方蔬菜供應整體偏緊的形勢,又拉動國內大部分地區菜價走高。

  菜價上漲推高了百姓的生活成本,面對飆升的菜價,整個社會不能“逆來順受”,必須吸取教訓建立起能夠平抑菜價的有效應對機制。

  在全球變暖氣候背景下,我國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城市“菜籃子”保障工作的警鐘,其實早就響起了。2008年初,我國南方及東部地區出現了大範圍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給農業生産尤其是蔬菜生産造成了重大影響,全國秋冬種蔬菜受災面積超過三成。由於大量秧苗被凍死、種植面積銳減,全國範圍內茄果類蔬菜供應偏緊的局面一直持續到當年5月份。此後,建立全國災害天氣蔬菜生産、流通應急機制的呼聲漸起,一些省市也逐步建立了“菜籃子”産品動態儲備機制和重大災害應急機制。

  然而,今年年初這場威力遠不及2008年雨雪冰凍的寒潮,就令國內多地的菜價瘋漲,這説明一些地區的應急機制,並沒有充分發揮作用。近日,在菜價高企的壓力下,福建、湖南、廣東等省啟動了平價蔬菜銷售模式,相關城市的平價商店啟動政府差價補貼銷售平價蔬菜,居民可在這些商店限時、限量買到比市場價便宜兩至三成的蔬菜。這些應急舉措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菜價,但由於各地平價商店數量有限且一些蔬菜近期的價格漲幅過大,因此高菜價對市民節日生活的影響並未得到有效緩解。

  近期國內多地出現的菜價大幅波動現象,提醒有關部門必須進一步完善現有的蔬菜動態儲備及應急機制。供需矛盾尖銳是造成蔬菜價格在特定時段內大幅波動的根本原因,有關政府部門應該未雨綢繆地做出針對性準備,比如在淡季到來前就做好一些基本蔬菜的儲備工作,以備不時之需。各地還應該拓展貨源,在緊急情況下提前調度,保證蔬菜充足供應及時緩解供需矛盾。同時,政府部門必須及時、透明地發佈與“菜籃子”有關的各項資訊,在蔬菜供應淡季讓市民心中有數,以避免恐慌性囤積推動菜價上漲情況的出現,最大限度地保障群眾利益。

  評論員 樊大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