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紡織謀求強國之變 産量已佔世界一半

  • 發佈時間:2016-02-09 09:12:00  來源:新華社  作者:許晟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2月9日電(記者許晟)中國紡織産量已超過世界總産量的一半,但結構性産能過剩、創新人才不足、資金管理壓力等仍羈絆著行業發展。中國是紡織大國,但還不是紡織強國。如何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身?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採訪。

  世界一半多的紡織品産自中國

  從行業運作、結構調整到轉型升級,“十二五”期間,我國紡織工業持續較快發展,技術進步成效明顯,産業結構不斷優化,品質品牌有所提升,部分品牌開始走向國際市場。

  人們關心的空氣過濾、水過濾、油過濾等過濾材料是紡織品;汽車、飛機、火車輕量化設計也需要紡織品複合材料;甚至植入人體內的人造血管、人造臟器,也是紡織産品。

  “紡織産品已經深入到人類生活的所有領域。”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説。

  近年來,紡織業的産業結構正不斷優化。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服裝、家紡、産業用纖維消耗量比重由2010年的51:29:20調整為46.8:28.6:24.6。

  “中國已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紡織業。”高勇説,中國紡織業目前的産量已超過世界總産量的一半,紡織纖維加工量、出口額佔全球比重進一步提高,國際市場佔有率超過世界的三分之一。

  不少中國服裝品牌走進國際中高端市場。如:江南布衣已在日本、法國、俄羅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設38家店舖;波司登在8個國家的400多家中高端品牌集合店中進行銷售等等。

  紡織業中高端需求難被滿足

  受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結算貨幣匯率貶值等因素影響,我國紡織品出口有所減少;另一方面,國內中高端的消費需求仍不能很好地被滿足,我國紡織行業仍面臨諸多挑戰。

  紡織行業出口量不斷下降。海關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我國出口紡織品服裝2911億美元,同比下降4.8%。

  日本、歐洲作為紡織品服裝出口的主要市場,日元和歐元貶值也壓縮著中國紡織品的出口。海關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對歐盟出口額同比下降9.3%,對日本出口額同比下降11.6%。

  中國居民消費部分轉向境外。工信部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居民境外消費超萬億元,購物消費佔5000多億元,購買的物品中有部分是服裝、鞋類等紡織品。

  “最大的差距是在品牌的認知度和影響力上。”工信部副部長馮飛説,跟國外的産品相比,品質品牌存在差距、國外部分消費品價格較低、國外産品執行高標準以及良好的消費環境等,是國人境外購物的主要原因。

  創中國品牌 做紡織強國

  紡織業要實現轉型升級,要把中國建成紡織業強國,就“需要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

  “增品種就是更好地適應消費者需求,增加多樣化的消費品種;提品質就是提升産品可靠性等重要指標;創品牌是要提高品牌的影響力,提高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認知度。”馮飛説。

  實現紡織強國的核心是技術創新,這不僅需要突破性創新,也需要微創新。馮飛認為,通過一些微小的創新、設計使得産品的品質和品種發生大變化,可以激發消費者購買慾望,實現供給創造需求。

  “毫無疑問,我們現在是紡織業大國。”高勇説,目前我國紡織業在品牌、設計等方面,在高新性能産品的研發上,與國外先進水準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這些差距不是太遠。

  高勇説,“十三五”期間,紡織行業將著力於科技投入、高性能科研項目建設、國際化品牌培育等方面,努力向紡織業強國轉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