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壽光:“産銷兩旺”保障節前北方蔬菜市場供應

  • 發佈時間:2016-02-08 09:29:3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呂兵兵通訊員劉瑞全

  1月30日,已近年關,為了解節前北方蔬菜市場供應情況,記者來到了全國最大的設施蔬菜産地和蔬菜集散地——山東省壽光市。當天下午,在稻田鎮興隆村,天氣陰沉,四五級的北風呼呼吹來。“種大棚就怕下大雪和連陰天。大雪一下,容易壓壞大棚,連陰天會導致光照不足,致使棚內氣溫降低,蔬菜産量就上不來。”菜農劉尚啟説。

  “與上周的‘霸王級’寒潮相比,這次降溫威脅不大,天氣預報説很快就會放晴,不會影響蔬菜正常生産。”同行的壽光市農業局副局長方來護説,“咱們壽光蔬菜生産水準高,應對寒潮等災害也有經驗。保障節前蔬菜供應,咱們信心十足。”

  據他介紹,為最大限度的減少惡劣天氣對蔬菜生産的影響,壽光建立完善了預警機制,與氣象部門,電臺、電視臺、報社等市內媒體,以及電信、聯通等通信平臺聯通,加強氣象預警,確保第一時間、最大範圍通報給每家每戶。同時,選派技術人員,成立專門隊伍,深入農田棚區,幫助察看病情,指導菜農做好蔬菜管理,將影響降到最低,保證産量。

  劉尚啟介紹,這次應對“霸王級”寒潮,農業局的專家指導他們採取了夜間加蓋防寒膜,白天棚內使用補光燈等技術手段。而且,寒潮期間降雪量不大,第二天就迅速轉晴,棚內溫度很快就升上來了。

  方來護介紹,為提升設施蔬菜生産水準,壽光近年來著力推進,推進舊棚改新棚、大田改大棚,推動生産規模化、園區化、標準化。

  對於壽光來説,提升設施蔬菜生産水準,是保障節前蔬菜供應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發揮蔬菜集散地功能,做好蔬菜南北調運,更為關鍵。

  清晨三四點鐘左右,在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山東壽光農産品物流園交易大廳內,一天的喧囂就已開始,幾百輛大型貨車分區域排開,討價還價的叫嚷聲此起彼伏,交易、搬運、分揀、包裝,一派繁忙景象。物流園市場管理部經理張南介紹,近期蔬菜供應充足,每日蔬菜進園量都在2200萬公斤左右,其中90%蔬菜來自南方地區,從廣東、海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調入。這些蔬菜在物流園完成交易和分揀後,再調運北方各大蔬菜市場。

  張樹勇長期從事蔬菜運輸工作,每天在物流園收菜後,再運往長春市海吉星菜市場。“現在一天走兩趟車,量大約40噸。”張樹勇説,“跑運輸最擔心的是天氣,好在這些年咱摸索出經驗了。現在,只要不是特別大的雪,路上處理一下,再加上防滑措施,車就能跑。”

  物流園總經理助理國明倩介紹,物流園充分做好了應對極端天氣的準備。一是打好資訊戰,利用農豐網和物流園內LED屏等,及時提供蔬菜供求資訊。二是打好價格戰,每天做好價格監測,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價格異常波動,同時依據市場資訊監測情況指導業戶及時調整供求。三是打好遊擊戰,一齣現惡劣天氣,將組織多路供銷人員奔赴本市及周邊縣市區的蔬菜生産基地組織貨源,保障蔬菜貨源充足,流通暢通。四是打好陣地戰,春節前後,針對短缺品類,開著專用通道,交易場地、冷庫倉儲等一條龍服務,優先使用,保證蔬菜供應。五是打好保衛戰,堅持每天兩次蔬菜檢測,保證蔬菜安全。

  壽光市商務局黨委委員董俊濤介紹,從目前壽光蔬菜流通情況來看,整個蔬菜供應的貨源較為充足,完全可以保障春節期間的用菜需求。同時,為了讓壽光蔬菜更方便地走上全國人民的餐桌,壽光除了依託物流園等大型市場做好傳統流通的同時,還加大了對“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社對接”、“農企對接”等新型産銷模式的支援力度,實現了多條腿走路保障蔬菜供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