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早市上的海參攤兒

  • 發佈時間:2016-02-08 09:29:3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孫魯威

  山東省威海市塔山東路南口有個早市,每天早上經營到八點半。這個地方是老城區,居住著老居民。雖然早市旁邊就是威海市家家悅超市的一級店,但是,老居民們每天還是把這條不足200米長的早市擠得水泄不通。瓜果蔬菜、麵食肉類,都是來自威海周邊鄉鎮和榮成農村的農民自産自銷的農副産品。夏天的無花果吃到秋後,一年四季的水産品讓人垂涎。

  臨近春節,早市上的人格外多。一些專業蔬菜經銷商的攤位前,擠進去就不錯了,攤主沒工夫回答詢價,大家都是直接這個兩斤那個五斤地買。一個熱鬧的海産品攤位吸引了許多人,我湊過去一看,賣的不是新鮮海産品,全都是幹品。但這些幹品很特別。比如“勞子魚幹”,就讓人眼前一亮。“勞子”,學名鰩魚。改革開放前,威海城鄉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炸勞子魚幹。今天看來,它沒啥營養,沒啥味道,就是一份懷念。一些60多歲的老居民幾乎是在搶購。

  看到他們在地攤上擺著賣海參,我驚呆了。這兩年,早市上賣新鮮海參的商販越來越多。但是,在早市上賣淡幹海參的,我還是頭一次看見。有1100元一斤的七年放養參,45頭左右;有2400元一斤的遠洋紅參,50多頭;便宜的也要900多元。這種高檔消費品,誰敢在早市上買?一看買者,都是極普通的居民,五六十歲者多,有個人買了3斤。我看得真有點傻眼了。一個老太太不停地説,他們家信譽好。還有人如約來拿貨,竟是2400元的紅參。觀察了好一陣,我決定挑戰一下自己的底線:就在這路邊的早市買一斤1100元的海參獻給父母。

  我問可以刷卡嗎?攤主——一對60歲左右的夫妻竟然笑了。“哪能刷卡?要現金。”我也笑了,“誰能拿著一千元趕早市?”我説明天再買吧。攤主説,年前不再來了,今天也是有老客戶要貨才來的。最後決定,女攤主陪我去銀行提現。到銀行門口,發現銀行裝修了,只好到一公里外的網點去了。

  一路上,我們倆聊了起來。她叫李桂英,62歲,兩腮紅亮飽滿,顯得年輕幹練。她是榮成石島虎山鎮的漁民。家裏承包了60畝海面,每畝每年承包費600元,承包期60年。現在已經10多年了,主要養殖海參。我試著在威海各大早市賣,沒想到真有人買,還有許多長期的回頭客。我説你不能試著搞網購嗎?她説那個不行,我不敢做。有人要貨,我都是直接去郵局寄。

  回家説海參是早市買的,我父母同樣也驚呆了。父親選了大中小三頭,開始泡發實驗,準備證明我做錯了。他一遍遍觀看,24小時後他開始發言:好參!然後,他開始算賬,1100元44頭,平均一頭25元,一點都不貴。他自言自語:“還是那片海,想當年,臘月天涉海灘攔截日本快艇部隊,我為抗戰雙腳踏冰受凍傷;現如今,黨領導人勤勞耕耘大海奉獻海珍,美好生活做夢也都不敢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