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海,跳躍著晶瑩浪花

  • 發佈時間:2016-02-06 08:32:33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接A01版

  這樣一艘徹底改變陸島交通運力的船舶,實際的建造時間只用了11個月零23天。

  三沙設市以來,迫切需要一艘大船,改變長久以來抗風能力弱、運輸能力差的交通矛盾,可龐大的船舶,需多方支援配合,情況複雜,哪有那麼容易建成?

  事實上,沒有三沙人的進取精神,建成“三沙1號”輪是“無法完成的任務”。

  “那是從千頭萬緒中理出脈絡。”親歷造船過程的渤船重工負責人郭玉琢感嘆,從啟動項目到簽訂合同,原本至少需要8個月時間,實際僅用了2個月零8天,而從開工建造到交付使用,“三沙1號”創造了最短工期紀錄!

  為了讓島上的孩子能有書讀、有學上,三沙人攻堅克難,一次次現場辦公會解決棘手的施工矛盾,與海口院校創建新合作模式,支援教師上島。去年底,永興學校迎來了8名小學生的“新學年第一課”,南海島礁上徹底結束了沒有學校的歷史!

  一年種下12萬株樹苗,曾經是不毛之地的西沙洲、趙述島、鴨公島,如今綠意蔥蘢。

  三沙設市之初就有人發問:大規模建設會不會給島礁和海洋生態帶來破壞?數載之後三沙人用最響亮的聲音回答:不會,我們讓島更綠、海更藍了!

  在南海曾經草木不生的一座座島礁之上,讓一株株綠苗茁壯成長談何容易?這一巨大工程,不敢作為,不敢迎戰,根本無法實現。

  趙述社區黨支部書記梁鋒和漁民幹部們已數不清多少次從潭門出發,一船又一船拉運樹苗上島,像護著小嬰孩般地一次次驗證嘗試。

  “綠是希望吶!”梁鋒感嘆,綠的希望就在三沙人的呵護下蔓延生長,最終形成了蔚藍大海上的廣袤綠洲。

  不怕沒有先例

  三沙有“謀”,善謀善辦,善於創新

  三沙工作從無先例可循,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就如同一把難開的鎖,得要有一把好“鑰匙”。

  近年來,三沙創業每前進一步,無不依靠探索創新。

  2015年10月,國家環保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廖岩開始了在三沙為期一年的挂職工作。“空降兵”任實職,當起環保中心主任,設計海洋環保規劃,這還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有擔當、有起步,但沒有創新的法子,三沙跨不出大步子。三沙為此有“三創”:

  其一是思維創新。“三沙的發展,要學會跳出永興看西沙,跳出西沙看三沙。”三沙市委書記、市長肖傑説。經過兩年的不懈努力研究爭取,全國人大賦予三沙地方立法權,三沙制定起草首部地方性法規《三沙市居民管理服務條例(草案)》,以立法高度創新戶籍管理,增強島礁城市整體吸引力;基層好幹部符載疇的事跡牽動人心,為確保三沙基層幹部大病有保障,三沙創新設立專項救助基金,明確凡現職島礁社區居委會幹部因患重大疾病産生的醫療費用,均可由基金按比例救助。

  其二是機制創新。三沙通過購買公共服務加強宣傳力度;積極與金融機構、大企業、科研院所合作,圍繞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十三五”規劃等,破解發展難題。去年,三沙委託國務院研究中心開展研究,使歷時2年多比對調查的腹地選址問題終得“破繭化蝶”,落地木蘭灣新區,三沙陸海統籌至此有了強勢依託,為三沙的未來提供可持續的發展動力。

  其三是規則創新。三沙建立完善多地多島工作制度,建立項目法人辦,制定完善審計提前介入、計價諮詢辦法,成立三沙1號管理辦等,為發展航路“保駕”。

  事實證明,創新既是動力也是鑰匙,打開了蒸蒸日上的發展之窗。

  攜手凝聚正能量

  三沙有“和”,軍民共建,成為發展新引擎

  再次來到趙述島,環島路邊小菜棚下的白菜、辣椒長勢喜人,過去靠補給,現在漁民都吃自家種的菜。

  小島漁家樂開了起來,帶動了40多位漁民轉産轉業。分佈各島礁的新漁民定居點一棟棟拔地而起,WIFI信號在西沙海域島礁實現全覆蓋。肖傑最近幾次上小島發現了“趣事”:漁民休閒時常跑到辦公樓下“蹭”流量。而傍晚時分,音樂聲響起,老少男女跳起廣場舞,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三沙島礁的快步成長,離不開外智引入,離不開軍民攜手。

  近年來,三沙吸引一批政府顧問、榮譽市民,聘請了8名生態學者和7名城建專家把脈島礁建設,引進近30名博士挂職鍛鍊,以特殊方式補齊專業人才的短板。

  三沙始終堅持走軍民團結、融合式發展的路子,打造南海鋼鐵長城。所有基礎設施建設都融合部隊發展建設的需要,各島礁建設集辦公、文化活動、避風避難和民兵哨所、戰時指揮所為一體的綜合樓。著力建設資訊共用、輪流值班、聯合執法、海上民兵、司法維權等軍警民聯防機制,海上聯防執法成效初顯。與部隊共同推進南沙島礁建設,2015年植樹12萬多棵。

  想方設法為官兵辦實事好事,每年投入1億多元開展“雙擁十大工程”,修道路、建操場、造冷庫,極大改善官兵工作生活條件。將隨軍未就業家屬生活補貼提高到每月1000元,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提高到每年2萬元,受到官兵一致點讚。每年春節、中秋等節日,市領導都在島上與官兵共度,使昔日荒島充滿軍民歡聚的喜慶。

  而駐市部隊的廣大官兵,也有濃濃的擁政愛民之情。西沙某水警區雷鋒班每年為群眾安裝維修家電300多臺次,前任班長黃偉退伍時動情地説:三沙第二故鄉值得他一生守候。颱風中救援漁民兄弟,軍警民聯手衝鋒一線,得到了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與表彰。

  島礁上的生活如今越來越好,年輕幹部紛紛主動請纓奔赴島礁,與部隊官兵、廣大漁民一道,互助互利,攜手建設碧空海浪下令人眷戀的家園……

  這就是我們可愛的三沙,歷史將記住它奮進的足跡。面朝大海,三沙正向著春天,進發!

  (本報永興島2月5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