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德倣星器聚變裝置造出氫電漿體

  • 發佈時間:2016-02-05 01:30:5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北京2月4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技術評論》雜誌網站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3日開啟了迄今最大的倣星器核聚變反應設備“螺旋石7-X”。該設備首次製造出氫電漿體,向實現受控核聚變邁出重要一步。

  按設計,“螺旋石7-X”(W7-X)通過模倣恒星內部持續不斷的核聚變反應,將電漿態的氫同位素氚和氘約束起來,並加熱至1億攝氏度的高溫發生核聚變,以獲得持續不斷的能量。

  啟動後,W7-X的微波加熱裝置開始運轉,將氫氣加熱至8000萬攝氏度,氫電漿體隨之産生,並存在了四分之一秒。W7-X運作部門主管漢斯-斯特凡·博施説,這是該倣星器首次制出氫電漿體,實驗效果“完全符合預期”。

  W7-X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電漿體物理研究所承建,項目投資超過10億歐元,設備組裝工作耗時9年,于2014年完成。隨後,研究人員對所有技術系統展開了逐一測試。2015年12月,研究人員成功利用W7-X制出氦電漿體,為製造氫電漿體做準備。

  受控核聚變被認為是解決未來能源問題的主要選擇之一。核聚變反應産生的能量遠高於裂變反應産生的能量,所需的氚和氘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核聚變反應堆比目前的核裂變反應堆産生的核廢料更少,放射性污染也會在短期內消失。

  但是應用核聚變的難度在於,要讓超高溫的電漿體“受控”,否則就可能變成氫彈爆炸。科學家在實驗中用強磁場來約束和控制電漿體,有環形的托卡馬克裝置和螺旋形的倣星器裝置等不同類型。

  目前,美、英、法和中國等國均在發展托卡馬克裝置。倣星器的概念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提出,德國科學家認為倣星器更加穩定,更可能是未來核聚變反應堆的發展方向。他們還計劃逐步擴建“螺旋石7-X”,到2020年獲得可持續30分鐘的電漿體,進一步向受控核聚變的目標邁進。

  總編輯圈點

  目前許多科學家仍對核聚變反應堆能為人類提供可持續能源持懷疑態度。“核聚變是能源的未來,而且永遠都是在‘未來’”。這種嘲笑從美國國家點火裝置一直延續到如今的德國倣星器。讓瞬間釋放的巨大能量細水長流並不是件容易事,成則拯救當今能源困局,並改變世界能源格局,而在這一目標達成前的每一小步,都是彌足珍貴的成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