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核聚變研究再樹里程碑

  • 發佈時間:2015-12-12 01:30:2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房琳琳)德國“倣星器”(stellarator)項目科學家宣稱,在謀求核聚變獲取無限量、安全、廉價的能源方面再樹一座里程碑——在容器內生成超熱氦電漿體,而這正是核聚變過程的關鍵點。

  核聚變需要將原子融合産生能量,類似于太陽內部的反應過程,它不僅難以實現,且實驗成本高昂,到目前為止,全世界依舊沒有建設成任何穩定的核聚變設施。“倣星器”項目已經進行了9年,花費了近11億歐元。

  核聚變的基本思想是將原子加熱到溫度超過1億攝氏度,進而讓原子核發生融合。這個過程將出現在特殊的真空室中,那裏的熱原子電離氣體被稱為“電漿體”,被超導磁場控制懸浮在空中,以免碰觸到真空室容器較冷的外壁。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1日報道,在德國的實驗中,科學家使用一台叫做“滑雪場7-X”的機器進行實驗,考察用微波鐳射加熱原子且將熱氦原子容納在真空室內的可能性。該機構發佈新聞公告稱,在16米寬的機器中,由1.8兆瓦鐳射脈衝加熱的1毫克氦氣生成了第一個電漿體,溫度達到100萬攝氏度,持續時間達到1/10秒。

  馬克斯·普朗克電漿體物理研究所的漢斯-斯蒂文·博世説,“滑雪場7-X”不會産生能量,而是被寄望于維持超過30分鐘時長的電漿體,進而證明其技術的可持續操作性。

  實驗團隊下一步將設法延長電漿體的持續時長,還將尋找生成電漿體的最佳方法。明年,該項目將把實驗對象直接替換為氫。

  目前,幾個國家正競相建設核聚變反應堆,著名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鋻於技術和資金問題,建設已近10年但尚未進行過任何實驗。美國稍小的實驗反應堆建設也在進行中,但也經常掣肘于資金問題。

  總編輯圈點

  説起可控核聚變,還真讓人頭疼。原理如此簡單,但操作起來難於上青天。通俗來説,難點有兩個,一是必須瞬間産生足夠高的溫度,二是得能Hold住被點火的“種子”。前者因為在地球上缺乏太陽內部的壓力,所以就得從溫度上“找補”,1億攝氏度是最低要求,卻尚無成功範例;後者有兩種方式——慣性約束和磁約束,但約束時間都太短,無法産生穩定聚變,更談不上能量輸出。業界預計2050年能實現工業核聚變應用,在彼時到來之前,每一次如德國科學家這樣的成功嘗試,都該獲得經久不息的掌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