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堅守對中國經濟的信心與定力

  • 發佈時間:2016-02-03 21:31:01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劉麗娜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際輿論近日關於中國經濟的多空之爭熱度再升,一些悲觀與質疑聲音引人關注。客觀而言,中國經濟目前確實面臨不少困難與挑戰,但國際上理性觀察者對中國經濟的態度是:著眼長遠,信心不變。

  信心從何而來?關鍵在於實力。

  短期看,中國經濟具有抵禦金融風險的足夠能力。

  一段時間以來,國際上有人看到中國金融體系中的風險點,擔心中國爆發系統性金融危機。毋庸諱言,中國金融的風險壓力確實不小,但更不能忽視的是,中國經濟有足夠的抗壓力。

  無論是經濟硬實力還是治理軟實力,中國經濟的體格都足夠健壯。體量上,中國經濟是全球兩個十萬億美元規模大型經濟體之一,雖然2015年經濟增速放緩至6.9%,但仍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的領跑者。由於基數龐大,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增量貢獻繼續居於首位。良好的基礎設施與出口海外的基建項目表明,中國有發展建設的出色硬實力。

  此外,中國人有勤儉持家的傳統,近年來居民儲蓄率一直保持在38%以上。2015年年底中國外匯儲備超過3.3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國際資本依然看好中國發展,2015年中國仍是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

  金融管理上,有國際金融機構的官員説,中國多年的開放與對外學習,在金融風險控制方面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俄羅斯經濟學家亞歷山大·羅謝夫近日説,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北京不會引發任何世界金融危機”。

  長期看,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潛力巨大。

  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的巨大潛力世所公認。只是,國際上有些人對中國經濟的看法,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施蒂格利茨所言,是“短視的”。

  換個角度,一些人眼中的“悲觀”因素恰好是中國經濟的潛力所在。比如,中國化解地區不平衡問題其實就是一種潛力。從西部大開發到“一帶一路”倡議,都是對不平衡當中所蘊含發展潛力的釋放。經濟結構的不平衡也是增長潛力所在。近年來服務業的增長就是最好説明,去年服務業在國內生産總值中所佔比重已超過50%。

  去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上升到三分之二,但消費對整個經濟的驅動作用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增長空間依然存在。法國學者法萊蒂觀察到,一個有利因素是中國中産階層持續擴張,城市化進程的繼續將會支援內部消費。美國學者李侃如在《“中産”中國:超越經濟轉型的新興中國中産階層》一書中指出,世界要適應和把握中國中産階層興起帶來的巨大機遇。

  看中國經濟的治理能力進步。要用發展的眼光。

  很多國際人士認為,中國決策者掌控經濟的能力是高超的。國際上近年來出現關於中國制度與治理特點的討論本身已經説明中國有其獨特的制度優勢,有應對風險、化險為夷的豐富經驗。

  多年來,複雜情況層出不窮,但中國經濟這艘大船從未觸礁擱淺,無論順風逆風都在穩健前行,這與高效果斷的決策機制密切相關。隨著改革繼續深化,中國的改革紅利依然源源不斷。簡政放權、供給側與需求側兩端發力,提振經濟的效果將逐步顯現。羅謝夫説,最主要的是,中國找到了新的國家發展思路。

  誠然,中國經濟並不完美,問題與挑戰從未間斷,但中國的發展總能夠與時偕行。對於批評和質疑,智者會居安思危,將其化為前行的養分。

  看待中國經濟,需要有信心也需要定力。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所言,中國經濟正在“進化”,試圖完成一個大轉變。她認為,中國通往可持續和高品質增長的轉變之路不會一帆風順,“人們應該對此習以為常”。

  (摘編自2月1日新華社電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