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理:蒼山洱海守護下的交融之地

  • 發佈時間:2016-02-03 10:30:4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雲南多山,山中多有“壩子”,即四山環護的小盆地,比如大理,就是蒼山洱海環護下一個富庶的魚米之鄉。説到大理,就不能不從下關説起,作為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政府所在地,這個滇藏茶馬古道上的重鎮,千百年來一直緊隨歷史步伐而不斷變遷更疊。

  歷史:滇藏茶馬古道上的重鎮

  大理地處滇西中心,蒼山洱海珠聯璧合,歷史上有和唐、宋並行的南詔國、大理國500餘年少數民族地方政權,長期以來,以白族為主的13個世居民族和諧共融,生生不息。

  下關,以“關”為名,名副其實,數百年來,和上關一南一北,一尾一首,緊銜蒼山洱海天然屏障,據守大理,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據史料記載,唐開元十六年(西元728年),皮羅閣統一蒙睶、越析、浪穹、鄧賧、施浪、蒙舍等六詔,建南詔國,徙治太和城(今大理市太和村西);大歷十四年(西元779年),遷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為鞏固防戍,皮羅閣在通道南北兩端築關,北稱上關,又名龍首關、河首關,南稱下關,又名龍尾關、河尾關。兩關相距百里,互為犄角,拱衛都城。唐天復二年(西元902年),南詔為鄭買嗣所滅,先後建大長和國、大天興國、大義寧國。後晉天福二年(西元937年),白族首領段思平石城(今曲靖市西北)起兵,攻克下關,佔領羊苴咩城,滅大義寧國,建大理國。宋寶祐二年(西元1254年),忽必烈南征,上關、下關久攻不下,從蒼山背後抄小道,饑寒交迫之際,幸遇蒼山洗馬潭,有清泉洗馬飲馬,於是一舉攻克大理,讓大理從此一統于中原。

  上述可見,下關歷來都是關乎大理存亡的兵家必爭之地。不僅如此,茶馬古道和蜀身毒道一橫一縱,交匯於此,長期以來在商貿通道上構成交叉型和雙邊型的商業文化,使大理成為中原通往東南亞、南亞、西亞文化的交融之地,茶馬古道和蜀身毒道的文化交流、碰撞,使大理成為“站在亞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而下關,也因此成為滇藏茶馬古道上的重鎮。雲南和內地的茶葉、布匹、鹽、器皿經過下關,源源不斷地運往藏區,直達拉薩,遠銷印度、尼泊爾;藏區和川、滇邊地的騾馬、皮毛、藥材則深入內地,同時佛教也通過茶馬古道,從印度經西藏,傳入大理,形成大理獨有的“阿吒力教”,讓大理享有“妙香佛國”的稱譽,再次驗證下關作為滇藏茶馬古道上的重鎮,對大理文化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茶香:飄蕩在城市上空的雅致

  有了沱茶,下關就很不一樣,氣質中似乎也多了沱茶獨有的醇厚和文雅。在中國,下關沱茶和雲南白藥、雲煙,一起被稱為“滇中三寶”。

  2015年大理州首屆創意旅遊商品大賽,下關沱茶榮獲一等獎。這一百年老茶,在時代潮頭再次彰顯品質的魅力。

  下關沱茶即雲南沱茶,因創制于下關而得名,産制歷史悠久,據明代謝肇制《滇略》記載:“土庶皆普茶也,蒸而團之”,説明下關當時已有普洱團茶生産。

  1902年,大理喜洲四大商幫之首的嚴子珍與人合資,創立“永昌祥”商號,以“滇茶銷川藏,川絲銷緬,滇藏藥銷川”為經營方針,在國內主要從事滇川、滇藏貿易,國外主要從事滇緬、滇印貿易。當時,下關交通方便、工商業發達,逐漸成為雲南主要的茶葉集散市場。為便於運輸,永昌祥率先將團茶製成碗狀,形成沱茶,銷往重慶、敘府(今宜賓)、成都等地,備受歡迎,因此沱茶又曾叫“敘府茶”。

  下關沱茶選用臨滄、保山、思茅等30多個縣出産的名茶為原料,經人工揉制、機器壓緊等工序而成,形同碗狀,造型優美,色澤烏潤,茶香馥鬱,茶色橙黃清亮,茶味醇爽回甘,明目清心,提神養生,是有口皆碑的好茶。

  商家見沱茶銷量可觀,紛紛效倣,下關很快成為沱茶生産基地,上世紀40年代,大小茶廠計18家之多。而永昌祥生産的松鶴牌,不僅在四川大受歡迎,在銷售中更是別出心裁:在一定數量的茶中,會有一個係黃絲帶的沱茶,只要攢夠10條黃絲帶,就可以兌換一斤茶葉。

  1941年,下關茶廠創建;1994年改制為雲南下關茶廠沱茶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再次改制為雲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現為國家邊銷茶定點生産企業和原料儲備企業,生産各種緊壓茶、綠茶、特種茶、袋泡茶等共四大類100多個品種的茶葉,其中,松鶴牌下關沱茶經過百年考驗,品牌價值更加凸顯,多次獲得世界和國家級榮譽。

  百年來,沱茶已成為下關的代名詞,下關茶葉專賣店上百家,子河茶街更是茶葉、茶具、茶吧一條街,吸引新老茶客屢屢為之駐足。茶香,也就在與時光的慢慢交融中,一縷縷昇華著下關城的文化氣質,一絲絲淡泊成下關人眉間的氣定神閒。

  風城:靈動和灑脫之外

  每個城市都是有呼吸的。風,就是下關的呼吸。從天生橋開始,穿過古老的江風寺,流竄在下關的角角落落。

  風,也是天和地的耳語,無休無止地訴説著下關的興和衰、喜與悲,最終,還是以欣欣向榮的姿態,喚醒年復一年的春天。

  下關位於蒼山和哀牢山之間,蒼山十九峰擋住了大氣環流,冬春盛行的平直西風氣流和夏秋印度洋、孟加拉灣的季風便通過山谷進入下關,形成了冬春季節強勁的西風和夏秋之交的西南風。下關風是蒼洱之間主要的風源,一吹起來,是會尖叫、拐彎的那種。一年之中大風在35天以上,冬春為風季,夏秋稍小。最快風速可達10級,平均風速可達每秒4.2米。

  有趣的是,由於入口處兩山狹窄,中間成槽形,下關風上竄下跌,有時還會迴旋,行人迎風前行,按理風揭人帽應落在身後,但卻開玩笑似地掉到身前,讓人驚訝。下關風不帶灰沙,令人神清氣爽,讓長髮長裙的美女更是衣袂飄飄,陡增仙氣。

  正是因為下關風的靈動和灑脫,讓下關雖然偏居雲貴高原,卻獨具搖滾的氣質。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有死亡抗體、暴露、高壓線等10多支搖滾樂隊活躍在雲南。2005年前後,種種原因,各支樂隊逐漸零落。2012年起,受整個大理旅遊和文化氛圍的影響,又紛紛重組,並新增好多支樂隊。目前,有近20支本土樂隊創作風生水起。 除了搖滾氛圍非常好,下關文化路更是琴行和器樂教授一條街,數百中小學生在課餘跟著老師學習器樂,其樂融融。

  或許,火熱的搖滾和良好的音樂教學氛圍,是下關作為風城,靈動灑脫之外,讓人久久回味的美好之一吧!

  (下轉第六版)

  大理賦

  □楊希元

  大理風光,四海名揚;大理魅力,千載流芳。漢白彝回,共譜我民族聯唱;風花雪月,獨愛我文獻名邦!

  遠兮悠兮,上古已辟蠻荒;久兮長兮,莊蹻入俗稱王。漢習樓船,因身毒見有筇杖;文肇司馬,曰武帝欲治僰方。眺彩雲南現,映周邊葉榆、邪龍、比蘇、嶲唐;當兩漢藩屏,庶包括益州、永昌、牂牁、夜郎。諸葛度勢,募移民而獎農桑;爨氏誇雄,霸南中而融氐羌。

  異兮神兮,九隆王出哀牢而成君長;似兮傳兮,細奴邏禮鐵柱而受禪讓。驟起天寶戰事,李宓將士猶享祭點蒼;雖有南詔立國,蒙氏政權非執意反唐;故德化碑裏,情切切若訴衷腸;是崇聖寺中,香嫋嫋普照佛光。爰至宋揮玉斧,大理國一隅安祥;締接中華文明,白王宮梵鈴常響。

  分兮合兮,元世祖革囊渡江;統兮全兮,明王朝秣馬南疆。三塔永鎮,移民屯田墾荒;麓川已平,土流中外通商。帝都遷客,有楊升庵春望;名士風範,數李元陽倜儻。迨南明驅返,吳三桂自取其殃;使清庭震撼,杜文秀意氣高昂。迤西文才武略,惟趙藩楊傑標榜;溝通南來北往,乃喜州鶴慶商幫。抗日戰爭,滇緬路勳同沙場;民主革命,滇西北紅旗飄揚。

  盛兮偉兮,新中國富強興旺;皦兮靚兮,自治州燦爛輝煌。現代文明,遍及城鄉;和諧社會,造就安康。蒼山秀而洱海清,孰能比大理氣象?心靈美而歌聲甜,誰不讚金花姑娘?

  人傑兮地靈,百二山河臥虎藏龍;品美兮物盛,六詔故地錦繡繁榮。韆鞦俊彥,皆留下偉績豐功;五洲賓朋,盡來尋古跡名勝。

  兩關高聳兮,猶護大理古城;三塔依然兮,仍伴寶剎鐘聲。雲如玉帶,蒼山雪霽十九峰;島似金梭,洱海波揚兩三重。妙香國故事,尚聞觀音塘之感通;周城村人氣,常道蝴蝶泉之幽情。喜州鎮民居,巧奪天工;風情島趣味,毓秀海東。洋人街連古巷,五華樓燈火通明;影視城隨舊塔,三月街歌舞昇平。攀上關之花兮,沐下關之風;賞海心之月兮,觀龍山之景。鬧市繁華,公園有天寶遺蹤;高樓林立,新橋若西洱長虹。綠玉通衢納天下商旅,入我滇西勝境;明珠廣道容萬里遊客,播我大理美名!

  千古文明兮,盡現域中;蒼洱四圍兮,豈乏精英?樊綽曾寫蠻書,物産已知無窮;徐霞客作遊記,山水未能全行。雞足靈秀,佛光普照金頂;諾鄧古老,天池滋養雲龍。石門關前,博南古道出永平;新華村外,水鄉澤國留鶴慶。劍湖春曉,石鍾山上展崢嶸;沙溪秋熟,寶相寺旁聞歌聲。巍寶山下,南詔故土處處仙蹤;無量山裏,小河淌水遙遙可聽。彩雲之南兮,有水目之聖;玉洱之源兮,有茈碧之清。

  豐兮,擁資源之眾;巧兮,嘆工藝之精。有奇花異草,大理石四海知名;有木雕銀器,扎染布異彩紛呈。森林礦産,珍藏崇山峻嶺;水電明珠,光耀城鄉全境。交通四達,有公路鐵道航空;民風淳厚,皆勤勞智慧真誠。建滇西中心城市兮,求奉獻而立新功;為國內旅遊勝地兮,面世界而守文明。今日大理,日益昌盛;未來大理,愈更興隆!

  (本期稿件除署名外,均由又凡撰稿並提供圖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