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9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學者熱議:供給側改革是適應新形勢的主動選擇

  • 發佈時間:2016-02-02 16:2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歐陽優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日訊(記者歐陽優)最近一段時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備受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了重點部署。前不久審議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五大理念和若干重要規劃建議,本質上體現的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結構性改革思想。為什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此重要?是否意味著不用講“三駕馬車”了?在近日由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主辦的“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2016年年會”上,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讀。

  專家學者認為,中央此次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步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開出了一劑標本兼治的對症“藥方”,具有開創性意義。供給側改革不僅是適應新形勢的主動選擇,還是解決我國經濟運作中諸多突出問題的有效途徑。

  針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存在的各種困難和挑戰,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秘書長賈康指出,供給側改革任重道遠,但是對於中國而言別無選擇,只能迎難而上。在他看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供給體系品質效益提升的方針,體現了我國經濟工作思路和宏觀調控指導思想上的新思維。供給管理過去長期被忽視,其突出重點定向調控的結構性特徵非常明顯,以往需求側總量成為動力來源的消費、投資、進出口“三駕馬車”,必然要衍生出結構化動力問題,只有將這種結構化的邏輯傳導轉移到供給側,才能有效形成對整個經濟增長動力體系的認知和把握。

  賈康分析,從我國經濟社會轉軌過程和具體國情看,客觀上特別需要注重供給側結構問題。在“三農”、區域協調、環境保護、科技創新、國防、重點建設等方面補短板、優結構,特別是以制度供給、深化改革來解放生産力、化解矛盾累積與隱患疊加、引領新常態,形成中長期可持續發展後勁。

  對此,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管清友持相同的意見。他表示,2016年是挑戰大於機遇的一年,機遇與挑戰並存,是供給側改革的元年,是落地、執行、實施的一年。供給側改革需要兼顧需求管理,更要認真嚴肅地討論國家金融體系的現代化問題。談供給側改革不能光談經濟,也要談國家金融體系,要強化在金融領域資本市場監管的專業化、協同化。重新理順中央和地方的財稅關係、治理關係。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任澤平則提出,2016年無論是對中國經濟還是對A股市場而言,最大的主題都是供給側改革,最大的希望也是供給側改革。任澤平認為,未來三年至五年不要談中國經濟復蘇,中國還沒有經歷一輪完全的去産能和去杠桿,未來如果能讓供給側改革落地攻堅,中國將會迎來曙光。未來中國經濟的唯一齣路是改革,中國面臨一場改革與風險的賽跑,中國的未來在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