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觀察:全球加速“淘金”深海礦藏

  • 發佈時間:2016-02-02 15:1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大洋一號”2月2日電 (記者 董冠洋)隨著陸地礦産資源日益短缺,更多國家將目光投向深海大洋,全球正在加速進入“淘金”海底的時代。

  “與陸地資源相比,海底礦藏富含金屬元素,銅、鋅、鈷的含量遠遠高於陸地相關礦床的含量”,正在西南印度洋執行中國大洋科考39航次任務的首席科學家李懷明對隨船採訪的中新社記者説。

  國際海底區域佔地球表面積49%,蘊藏著豐富的礦産資源。據初步估算,國際海底區域多金屬結核資源量700億噸,富鈷結殼資源量210億噸,多金屬硫化物資源量4億噸。

  以多金屬硫化物為例,據介紹,其中含銅、鉛、鋅、金、銀、錳、鐵等多種金屬元素,且富集程度高、礦床規模大,是一種潛在的戰略性礦産資源。多金屬硫化物中銅的含量可高達15%,而在陸地上,銅含量達0.1%即可開採。

  “當今處於各國加速勘探開發海底礦産的時代”,李懷明説。因國際海域優質資源分佈局限,許多國家已開始爭相在海底“圈地”。截至2015年3月,國際海底管理局已與俄羅斯、日本、中國、南韓、法國、印度、德國等國家或其企業簽訂了26份勘探合同,涉及多金屬硫化物、多金屬結核資源和富鈷結殼礦區的勘探。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國際海底區域屬於全人類共同繼承的財産,勘探和開發其資源須與國際海底管理局以簽訂勘探合同的方式進行,簽署主體可以是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等。

  截至目前,中國已經于2001年在東北太平洋獲得7.5萬平方公里多金屬結核合同區,2011年在西南印度洋獲得面積為1萬平方公里的多金屬硫化物合同區,2014年在東北太平洋獲得面積為3000平方公里的富鈷結殼合同區。此外,中國五礦集團申請的多金屬結核礦區也已獲得核準。

  “利用海底資源是發展的趨勢,當然這也取決於技術發展”,李懷明説。事實上,隨著深海資源愈受重視,技術革新的步伐加快,商業開採的時代也即將來臨。

  例如,早在15年前,行業巨頭、加拿大鸚鵡螺礦業公司就已宣稱對巴布亞紐幾內亞約2000平方英里海床擁有開採權,其中一個銅金礦項目預計將在2017年投産;南韓的深海採礦財團在東加和斐濟專屬經濟區內申請了礦區;紐西蘭一家礦企也已獲准在該國西海岸開採鐵礦石。

  “商業公司的勘探開發多集中在專屬經濟區等接近陸地的地方”,李懷明分析,雖然科考勘探的合同區在深海大洋,但商業探採礦藏的技術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