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大數據民企敢為先
- 發佈時間:2016-02-02 10:29:4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現階段農業的主要矛盾仍是供需問題,農業供給側改革將是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發展的重頭戲。希望民營企業通過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找到農業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錯位之處,發現市場空白。"
"農業農村大數據不是政府一家去做,需要市場主體的積極參與,是一個合作的機制和模式,絕不是政府自己去幹,也不是企業自己去幹。"
"傳統農業的數字化改造,就是利用大數據的預測功能,解決農業生産長期以來存在的'賣難買難'的問題,也就是生産和需求脫節的問題。"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日前發佈。與此前12年一樣,這份引人注目的文件,再次聚焦“三農”問題。
但是,在耀眼成績的背後,農業生産中的一些現象和問題也值得我們關注:糧食産量連年增長,但農産品卻銷路不暢;農藥化肥過量使用推高種植成本威脅食品安全,土地水源環境也已難承污染之重……如何解決這些難題?中央“一號文件”也給出了破解之道——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核心就是通過優化調整,讓農民生産出的産品品質和數量,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實現供給與需求的無縫對接。
在這一背景下,大力開展農業大數據開發與應用,推進農業資源利用方式轉變,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新方向。
政企合作大有可為
我國已進入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轉變的關鍵階段。如何進行農業自身調整?如何實現産消的精準對接?
在當前形勢下,要突破資源和環境兩道“緊箍咒”的制約,需要運用大數據提高農業生産精準化、智慧化水準,推進農業資源利用方式轉變。“充分運用農業大數據,將至少産生三點益處:提高土地等各方面要素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提升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運用大數據加強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定價權和影響力。”
農業部市場與經濟資訊司副司長王小兵認為,“傳統農業的數字化改造,就是利用大數據的預測功能,解決農業生産長期以來存在的‘賣難買難’的問題,也就是生産和需求脫節的問題。”
而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説,大數據本身也是技術,可以催生出很多新産品、新産業、新的商業模式。“從此意義講,大數據對整個國民經濟也可以説是供給的創新,是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在王小兵看來,“從這兩個層面看,農業大數據對於市場主體,是大有可為的。”
2015年12月31日,為充分發揮大數據在農業農村發展中的重要功能和巨大潛力,有力支撐和服務農業現代化,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農業部發佈了《關於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
該意見指出,農業農村是大數據産生和應用的重要領域之一,是我國大數據發展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資訊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深入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正在與農業産業全面深度融合。
意見指出,按照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需求,在充分利用已有項目資金的基礎上,積極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強化資金保障。探索市場化可持續發展機制,支援採用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與企業合作(PPP)等方式,積極規範引導社會資本進入農業農村大數據領域。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堅持上下聯動、社會眾籌。
“政府購買服務、PPP模式等都在我們的考慮之中,總體來説,就是在國家整個大數據的框架下,持開放的態度,歡迎企業積極參與進來。”同時,在確保安全前提下,也將推動農業部門公共數據資源開放,逐步實現政府數據集向社會開放。
談到資訊化的具體內容,王小兵説:“就大數據而言,政府要總的牽頭,但我們鼓勵、支援企業去做。農業農村大數據不是政府一家去做,需要市場主體的積極參與,是一個合作的機制和模式,絕不是政府自己去幹,也不是企業自己去幹。”
民營企業“吃螃蟹”
隨著農村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和網民人數的快速增長,特別是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發展農業農村大數據逐漸具備了良好的基礎和現實條件。一些企業和組織也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吉林棋盤生態農業集團就是一家利用農業大數據資訊系統進行農業生産狀況評估和監測的公司。它以村集體經濟註冊,有村集體土地100公頃,自然林15公頃,將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與經營權分離開來,實行“統一農資使用、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機械作業、統一田間管理、統一糧食”,不僅提高了生産效率,也因形成了規模化而為實現農業資訊化提供了可能。
在棋盤集團總部,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實時監控農業生産的農業大數據資訊系統。使用該系統可以實時觀測每畝地的土壤狀況、水資源情況、農作物長勢以及是否發生病蟲害、農作物何時將成熟等。棋盤集團董事長馮利偉告訴記者,“因為這套系統,我們足不出戶,就能隨時掌握地裏的任何情況。”
這套系統是誰開發的?棋盤集團相關負責人趙天廣告訴記者,“我們是採用了佳格公司的農田資訊化管理系統。”
那麼,佳格公司的這套系統是否得到或能夠得到普遍應用?抱著這個疑問,記者又採訪了佳格公司創始人王蘊剛。
佳格公司目前位於美國矽谷。在王蘊剛和他的團隊看來,通過衛星大數據可以解決很多環境問題,農業是一個很有發展潛力的方向——衛星數據可以反應出地表植被、花期、作物何時成熟、土壤肥度、何時降水、地下水分佈等農民關心的問題。
“希望我們能夠通過大數據産品解決農民耕種的實際問題,如何時耕種、種什麼更高效、如何提高農作物産量等,相比‘錦上添花’的産品,我們更希望自己能夠‘雪中送炭’。”王蘊剛介紹説:“由於地勢等地理客觀原因和傳統經濟形態等主觀原因,中國目前還無法向美國一樣實現‘精準農業’,但可以實現農田資訊化管理。吉林棋盤集團的農業資訊化管理系統就是目前我們在國內第一個成功案例。”
通過農業數據雲,佳格公司可以為企業提供農田資訊。農業數據雲是一款以衛星和無人機等空間監測資訊為基礎,氣象數據和氣象預測為驅動,對農産品各個生産過程進行監測、預測、評估和指導的資訊儲存、分析和發佈平臺,能夠進行農作物類型分析、農作物長勢監測、農作物産量估計以及提供以數據為核心的農業金融産品。“通過該平臺可以實現預估農産品産量,估計播種、施肥、收割等關鍵時間節點,監測農作物種植面積、農作物適宜區分析與規劃並監測農作物長勢,準確快速評估出受災面積、受損資産並控制病蟲害。”王蘊剛介紹。
佳格公司將農業大數據技術運用到農作物種植過程中,而大北農集團則將大數據技術融入到生豬養殖中。據農業部市場與經濟資訊司介紹,大北農集團打造的“豬聯網+”,以豬為核心,將養豬人、屠宰場、飼料獸藥廠商、中間商、金融機構等資源,通過網際網路聯接成閉環,構建智慧養豬生態圈。“豬聯網+”能夠全程記錄生豬養殖過程數據,實時預警母豬生産狀態,分析預測生豬出欄和疫情趨勢,實現每頭生豬增收70-100元;同時,還可以為養豬戶提供一站式網上採購及生豬交易,並利用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向其提供信貸資金。目前已集聚中等規模養豬戶3400多戶,服務養豬人群28萬。
企業在行動,學界也在行動。山東農業大學自2013年起就成立了專門的研究團隊,進行“渤海糧倉”農業大數據的研發工作。其主要做法是:引入大數據技術,建立農業大數據田間採集定位站,布設200多個物聯網採集點,找出科技投入因素與增産增效的關係,改變粗放的農業生産和決策模式,為工業精準化生産提供大數據支撐。
迄今為止,山東農業大學已建成了11個涉農數據庫和數據平臺,搭建了50TB的雲計算平臺,建成渤海糧倉、數字奶牛等7個子平臺,形成30多個服務系統,並已與山東眾志電子、山東萬興食品有限公司、億利集團、臨沂煙草、濟南天楚科技等企業集團進行合作。
難度不小貴在堅持
我國農業農村數據歷史長、數量大、類型多,但長期存在底數不清、核心數據缺失、數據品質不高、共用開放不足、開發利用不夠等問題,無法滿足農業農村的發展需要。
社會各界參與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的熱情高漲,都在積極探索、找尋既有利於自身企業發展又能促進我國農業發展的新理念和新道路,當然,這些探路者其實也面臨著壓力、肩負著重任。
“我們在研究和推進農業大數據工作中,深切感到,面對類型繁多、高度分散的海量數據,如何採集、共用、開放和挖掘應用,難度不小。”農業部市場與經濟資訊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鋻於國內農業目前的發展情況和公司自身狀況,王蘊剛坦言其公司的農業大數據業務並沒有廣泛開展,其公司主要針對中大規模或者生産附加值高標準農産品的農業企業作為初期標桿客戶,並將在現有主糧作物、高標準水果等作物數據模式拓展到更多的作物品類,同時進一步與政府部門進行溝通合作。
而在王小兵看來,企業要參與農業農村大數據,一定要找到可盈利、可持續的模式,“現階段農業的主要矛盾仍是供需問題,農業供給側改革將是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發展的重頭戲。希望民營企業通過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找到農業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錯位之處,發現市場空白”。同時,還要注重跨界融合的大趨勢,要實現數據技術和農業技術的結合。要根據現代農業發展需要,根據政府宏觀決策需要,結合新興農民、消費集團和家庭消費者的需求進行發展。
“農業大數據最根本的兩個對接則是,把農業科技和管理資訊化對接,為農業生産插上科技的翅膀;把資訊化與市場對接,讓農産品附加價值充分體現。”王小兵説:“這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長期探索和努力。”
“渤海糧倉”項目帶頭人、山東農業大學校長溫孚江則針對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現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數據是重要的資源,也是競爭力的體現。建議國家對農業大數據研究要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在此基礎上,突出解決執行力問題,狠抓落實,多出成果,服務産業發展。同時要探索有效的管理機制,在加大數據採集力度的同時,促進數據的開放、共用、利用,還要保障數據安全、加強數據産權保護。要抓緊啟動中國農業數據資源中心建設,儘快集聚和採集有關土地資源、水資源等重要領域的數據。”
此外,農村農業大數據也能夠被運用到精準扶貧行動中。“這主要體現在兩點,一個是建檔立卡,統計出貧困戶的人口結構、産業扶貧模式、救濟方式,甚至預測出5年脫貧率;還有就是通過大數據平臺的數據分析,確定發展哪一個産業,使之有一定規模,也更有特色。”王小兵説,“比如準確地預測出一個地方應該種天麻還是種當歸,應該種多少當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