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誓言無聲踐諾有行

  • 發佈時間:2016-02-02 06:31:5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馬玉

  説起李培斌,山西省陽高縣的人民幾乎都知道。他的工作走進了人們心坎,當地人都稱呼他為“李司法”。

  説起李培斌,司法所的同事們無比欽佩卻又無比惋惜。司法調解、突發應急、業務鑽研,他樣樣在行,他在哪矛盾糾紛就在哪化解。可大家不願意提的是,才50歲,身高一米八,體形魁梧的他卻突然倒下。

  1984年,李培斌從縣農業中學畢業,當上了友宰鎮的農機員。不久後,他得知司法所招人,便試著報考。

  從農機員到司法調解員,李培斌興奮、珍惜之餘,更多的是壓力。法律知識欠缺,李培斌就瘋狂買書、閒暇時就捧著看,還特意上了東北大學法律系函授課程。

  調解糾紛必須了解民情。他常説,自己出身農村,有股子牛勁兒。正是這種勁,李培斌每到一個地方就走街串巷,嘮家常、話裏短,走遍了三個鄉鎮上百個村上萬戶人家。“誰家家庭不和,誰家鄰里緊張,他都心中有數。”司法所的同事魯學虎説。

  當上十八大黨代表後,李培斌從股級升到了副科,擔任縣信訪服務中心主任兼龍泉鎮司法所所長,30萬人的信訪工作全壓在他一個人身上。身份變了,職責更多了,週六週日休息時間也被工作填滿。

  在30年的調解生涯中,李培斌逐漸摸索出了一套“人民調解十法”:用情感染、以柔克剛、先守後攻、正義震懾、親情促動、群眾抨擊、穩定大局、感化教育、誠信擔保、類同案推代教育。如今,這套調解法則已經在山西省司法系統推廣,成為了人民調解工作人員的教材。

  30年的鑽研、堅守,李培斌先後獲得了全國勞模、十八大黨代表等榮譽,但他的底色與初衷沒有改變。

  在陽高縣汽車站往南的城鄉結合部,李培斌的家就在這裡的田埂邊上。説起家裏的三間磚瓦平房,妻子杜潤梅不由得眼眶濕潤,從新房蓋成到丈夫離世,還不到三年時間。

  用同事的話説,這些年,李培斌一家都是在寄人籬下。“結婚30年,一家人租房住了26年,前後搬了6次家。搬一次家心碎一次。多少次了,因為沒房子,沒少怪怨他。”杜潤梅説。

  上有老人、下有兒女,妻子杜潤梅常年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一直靠打零工補貼家用。而多年來不足3000元的工資加上李培斌經常對別人的無償資助讓這個家庭很是拮據。2015年,工資提升後,當他把到手的4200元工資送到妻子手上時,杜潤梅樂壞了。

  為方便李培斌工作,山西省司法廳為他配備了一輛朗逸牌汽車。“3年來,這輛車他也沒用上幾次。他説,轎車走街串巷不方便,開著轎車去調解,和群眾會有距離。所以,基本上還是就近辦事走著去,遠了就騎輛摩托車去。”説完,魯學虎指向了司法所院裏一角停放的一輛嘉陵牌白色摩托車,“這輛車跟了師傅15年,師傅騎著他的這個‘老夥計’上山下鄉、進村入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