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4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心裝百姓事胸懷為民情

  • 發佈時間:2016-02-01 06:31:3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馬玉

  走進司法所的樓門,墻壁上一邊貼著李培斌所信奉的格言:心裝百姓事,胸懷為民情。另一邊貼著他作為黨代表的承諾:手機24小時開通,隨時等候矛盾糾紛報案,3分鐘之內行動,儘快趕赴現場,解紛止爭,防止矛盾激化。

  “走的前一天,他辦公桌上還放著血壓計和降壓藥。臺曆上記著一位待調解糾紛當事人的電話。”李培斌的同事、徒弟魯學虎説,“師傅説培訓回來後讓我跟他一同處理這起糾紛。”

  李培斌辦公桌上的臺曆翻停在2015年10月14日,他與徒弟的最後一次通話也定格在了這一天。2015年10月15日清晨,黨的十八大代表、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信訪服務中心原主任、龍泉鎮司法所原所長李培斌因積勞成疾突發心臟病不幸殉職,年僅50歲。

  一句格言、一份承諾,李培斌似乎沒有再留下太多東西。“但從事司法工作30個年頭的他,在百姓心中留下了一座一心為民的豐碑,為司法戰線留下一面兢兢業業、為公為民的旗幟。”陽高縣的百姓如此評價説。

  翻開李培斌生前的信訪案件記錄冊子,厚厚的本子上記滿了他的日常工作內容。從鄰里矛盾、土地承包糾紛、婚姻糾紛到法律普及、幫教矯正、濟貧解難,這些看似家長裏短、瑣碎繁雜的小事是他的全部工作,無論職責內外,他默默與這些打了30年的交道。

  “老百姓的事情在師傅李培斌的眼裏沒有大小、輕重緩急之分。他總説群眾利益無小事,小事不調成大事。”魯學虎回憶起師傅化解矛盾糾紛的教導時説,“師傅總説來這裡的肯定有怨氣,對誰釋放?肯定對幹部釋放,來了先給倒杯水,火氣就從十分變成了七分;第二步傾聽,你不能還嘴;第三步才是分析需求、講理講法。”

  對於群眾之間的矛盾糾紛,他豁出了命也要管。2009年的一天,安定營村村民李亮醉酒後提著斧頭在村中尋釁滋事,引起不小的恐慌。接到電話的李培斌放下手中的碗筷火速趕到現場,衝到人群前頭進行喝止。失去理智的李亮揮動板斧砍向了他的左手,李培斌忍著劇痛,用力制服李亮。從此,一道一寸長的傷疤留在了他的手上。

  對於群眾的困難,再難再累他也要幫。回憶起李培斌對自己的照顧,富貴村79歲的老太太袁桂如幾度哽咽。多年前,老人的丈夫和兒子相繼去世。李培斌知道老人的境遇後,就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不時送來糧食和衣物,幫助老人申請了多項救助。

  “100元、200元、500元他都給過,給過衣服,也給過白麵。”袁桂如説,給了多少次,多得讓老人記不清了。可老人並不知道的是,李培斌自己家並不富裕。“多少年了他一個月就3000多元的工資,我也沒有個正式工作。”妻子杜潤梅説,“結婚30多年了,26年都是租房子住。”

  在他的彙報材料裏有這樣一段話:“很多東西是現實的無奈,唯一的辦法就是解決引發矛盾的現實問題。這就需要我們調解人員的一顆熱心,設身處地為矛盾雙方著想,千方百計地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

  “老百姓最需要的就是我們該做和最要趕緊做的。這是師傅常説的話。”魯學虎説。

  時不我待,事不我待。多年來,李培斌已經沒有上班下班之分,養成了週末上班的習慣。只要群眾有需求,隨時隨地開展工作,半夜起來處置突發事件更是常有的事。對待百姓之事,李培斌沒有分內分外之別,轄區的事盡職盡責,轄區外的事同樣是有求必應。矛盾糾紛要處理,百姓民生也關注。

  龍泉鎮景家廟村是李培斌包扶的村,全村4000畝地有3000多畝是旱地。為了取水澆地,打架傷人的事時有發生。李培斌帶著村黨支部書記荊虎跑政策、要項目,建起了大棚。

  “現在全部都是水澆地,原先旱地一年一畝滿打滿算1000多元的收入,現在蔬菜大棚一畝地能有1萬多元的收入。”荊虎説。

  從省市代表到黨的十八大代表,從省市勞模到全國勞模,30年裏,李培斌先後68次獲得榮譽,而在他留下的大大小小的證書裏,還整齊地疊放著一面書寫著“百姓之事裝心中”的錦旗,這是龍泉鎮百姓送給他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