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形成綠色發展新格局

  • 發佈時間:2016-02-02 06:31:5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評論員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加快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産地環境良好、産品品質安全的農業發展新格局”。文件要求具體明確,用目標導向著眼未來,用問題導向瞄準當下,為補上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和農産品品質安全短板,制定了時間表,繪就了路線圖。

  農業與生俱來就有“綠色”屬性,本身就是固碳過程,促進綠色發展是農業現代化的基本內涵,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由於發展的任務很重,我們鼓勵開荒種地、圍湖造田,用十分有限的水土資源養活了十幾億人,支撐快速的工業化、城鎮化。但也因此付出很大代價,耕地數量減少、品質下降、地下水超採、農業面源污染加重。有些地方資源環境舊的欠債沒有還,新的欠債還在繼續發生。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背景下,如何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實現綠色發展和資源永續利用,是必須破解的現實難題。

  當然,要看到也正是因為當前農業發展的水準,保證了人們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我們才能夠騰出手來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眼下,,必須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統一,從目標倒推,從問題順推,明確破解難題的路徑和辦法。要從根本上改變農業資源開發強度過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狀況,必須著力解決好眼前最迫切的耕地和水資源問題。為此,既要堅守耕地紅線,推進耕地數量、品質、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又要強化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剛性約束,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要實現遏制農業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治理明顯見到成效,當下亟須做到不欠“新賬”,還好“舊賬”。為此,既要節水控肥控藥,實施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區域示範工程,推廣高效生態迴圈農業模式;也要探索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對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區、生態嚴重退化地區開展綜合治理。要從源頭破解“舌尖上的安全”困局,眼下必須盯緊“産出來”,抓好“管出來”。為此,既要加強産地環境保護和源頭治理,實行嚴格的農業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還要加快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産品品質和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嚴懲各類食品安全違法犯罪。

  《孟子》有雲:“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強調善用自然資源、反對竭澤而漁的綠色發展理念自古有之並延綿至今。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新背景下,我們必須以新理念為指引,緊抓現實難題,以久久為功的韌勁推動目標實現,早日形成農業綠色發展新格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