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心為民的“李司法”

  • 發佈時間:2016-01-31 03:33:3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劉存瑞

  ▲ 李培斌(右二)深入現場解決群眾土地糾紛。

  史 亮攝

  ▲ 李培斌在全國法制宣傳日期間,為陽高縣群眾發放法制宣傳資料。

  史 亮攝

  ? 李培斌(左二)在群眾家裏現場調解糾紛。

  (資料圖片)

  時間回到2015年10月15日6時40分,黨的十八大代表、山西省陽高縣龍泉鎮司法所原所長李培斌因連續多日高強度工作,突發疾病,生命永遠定格在這一刻。

  寒冬臘月,《經濟日報》記者冒雪前往李培斌工作31年的陽高縣龍泉鎮,採訪了他生前的親朋好友、領導和群眾。在他們的述説中,李培斌的形象漸漸豐滿起來,他做的每一件事,走的每一步路,都那樣令人崇敬。

  一個對黨忠誠的人

  山西省司法廳廳長崔國紅這樣説:“培斌同志工作30余載,調解了上千次民事糾紛,制止了上百次群體性械鬥,挽救了50多個瀕臨破裂的家庭,令30多位遭受遺棄的老人安度晚年、20多名失足青年改邪歸正、20多名社區矯正人員迷途知返。”他評價説,“培斌同志的行為生動詮釋了‘當初入黨為什麼,如今在黨做什麼,身後為黨留什麼’,他是一個對黨忠誠的人”。

  龍泉鎮興隆巷村支書燕續明含淚説:“我清楚地記得一副悼念培斌的輓聯:‘為百姓鞠躬盡瘁,促和諧青山忠魂’,篇幅雖短,卻字字有聲,道出了培斌一生的奮鬥和追求,道出了廣大群眾的心聲。”他講起一則發生在該村的故事。

  1999年,興隆巷村一戶人家的女兒因夫妻不和常住娘家,丈夫心懷怨恨。一天,丈夫帶人來到岳父家,要強行帶妻子回家,並與岳父家人發生激烈衝突。李培斌得知後,迅速趕到現場。此時,七八個青年正手持木棒等器械與這家人對峙,氣勢洶洶。見李培斌來了,幾個青年威脅他説:“你別多管閒事,小心收拾你。”李培斌鎮定地説:“我是司法所的,這事必須管。”一句話把這群青年的氣勢壓了回去。“這樣的糾紛,培斌解決了很多。他是一個真正的共産黨員。”燕續明説。

  走進李培斌的家,很難想到這是一個司法所所長的家:傢具很少,院子裏仍堆放著磚頭和木料。這3間平房是李培斌生前借錢建起來的,廁所還沒有完全建好,僅用鐵皮圍成小圈,裏面放只塑膠桶。大大小小七八個腌菜缸佔據了家中不少空間,妻子杜潤梅説:“冬天買新鮮的蔬菜太貴,就早早地買菜做成腌菜,吃的時間也長。”

  杜潤梅隨丈夫輾轉多地,租房子住了28年。在親友的反覆勸説下,他們才建起了現在的3間房屋,共花費6萬餘元,其中的5萬多元是跟別人借的,至今尚未還清。

  多年來,李培斌的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的。2012年,他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竟找不出一件像樣的衣服穿著去參會。李培斌常説:“我是一名黨員,不能貪,不能佔。從我入黨那天起,我就給自己定了這樣一條規矩。”

  一個為民服務的人

  山西省委政法委副書記閆喜春説:“作為一名基層司法幹警,李培斌對百姓疾苦瞭如指掌。他雖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卻在平凡中見真情。”

  龍泉鎮富貴村79歲的孤寡老人袁桂如,至今仍住著幾十年前的青磚房,院墻破爛不堪。“老伴和四個兒子都去世了,培斌是我唯一的親人……”話沒説完,袁桂如就老淚縱橫。

  袁桂如和李培斌相識于8年前。2008年,老人的二兒子刑滿釋放回家,卻因患病被老人拒之門外。原來,袁桂如生活十分艱難,無力再照顧患病的兒子。“兒是娘的心頭肉,我也不願不管他,可家裏實在有困難啊!”聽了老人的講述,李培斌鼻子一陣陣發酸,決定幫老人解決困難,“您先讓兒子進家,生活困難我來想辦法”。李培斌積極奔走,為老人的兒子解決了3萬元醫療和生活費用,並幫助這對母子辦理了農村低保手續。4年後的一天,袁桂如突然打來電話説兒子去世了。李培斌冒著零下20℃的低溫,立即趕到45公里外的袁桂如家,張羅老人兒子的後事。

  “知道培斌去世的那天晚上,我哭了半宿。”袁桂如哭著説:“這些年,都是培斌照顧我。他怎麼就走在我前面了呢?”

  64歲的荊萬峰看著李培斌的遺像説:“李培斌是我在農村工作40多年來見過的最好的基層幹部。他在我們村蹲點8年,幫我們打井、蓋大棚,真是我們的貼心人啊!”

  2014年,龍泉鎮青松堡移民新區進行新建大棚分配工作,可村民們互不相讓,大棚分配陷入僵局。鎮裏派李培斌處理此事。他走家串戶,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組織召開村民代表會議,研究制定出“以村分片,抓鬮排序”的分配方案,得到全體村民的認可。在他的主持下,大棚分配工作順利完成。之後,有人問李培斌:“這麼難的事,你咋那麼快就解決了?”李培斌説,“只要公平、公正、公開,事事為老百姓著想,就沒啥難解決的事情”。

  陽高縣司法局司機高天河説,“有一年下大雨,一個村的大棚夜裏被淹了,村民很激動,吵鬧著要賠償。培斌大哥實地考察後,二話沒説,拿起一個桶,挽起褲腿就向外舀水。在他的帶動下,黨員幹部紛紛走進地裏一起舀水。村民們也動起手來,把損失降到了最低”。

  李培斌就是這樣一個一心為民服務的人。雖然家境困難、住著陋室、吃著腌菜,但近幾年,他自籌資金數萬元建起“龍泉鎮社區法律服務站”,在全鎮小學開辦了“校園法律服務專欄”,規範法律服務陣地。

  一個愛崗敬業的人

  大同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衛國説:“培斌同志在工作中衝在前面,不講條件、不計代價,他是一個愛崗敬業的人。”

  走進李培斌的辦公室,記者看見,一本記了一半的學習筆記攤開放在桌上,一個血壓計和一包降壓藥堆放在一旁,一起待調解的糾紛當事人電話被工整地抄錄在臺曆上。“2015年10月14日中午,一個養豬場發生一起糾紛,想請李所長去調解,李所長承諾次日上午去解決糾紛。沒想到,這成了永遠不能兌現的‘承諾’。”龍泉司法所司法助理員魯學虎説。

  陽高縣科教局局長高桂德至今無法接受李培斌已經去世的事實:“我和培斌認識10多年了,是朋友加兄弟。”2003年,高桂德任馬家皂鄉黨委書記,李培斌在鄉司法所工作。“全鄉1.4萬多人都認識他,都叫他‘李司法’。”高桂德説,“李培斌調解案子很有一套,別人解決不了的案子,只要到了他的手裏,就能案結事了。李培斌對工作從沒説過一個‘不’字,總是第一個衝上去”。2006年,高桂德任龍泉鎮黨委書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挖人”,把李培斌調到龍泉司法所任所長,“這裡更需要他,龍泉鎮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龍泉穩則陽高安”。

  調解糾紛必須了解民情。每到一個地方,李培斌都走街串巷,跟群眾嘮家常。誰家庭不和,誰鄰里緊張,他都心中有數。在近30年的調解生涯中,李培斌逐漸摸索出一套“人民調解十法”:用情感染法、以柔克剛法、先守後攻法、正義震懾法、親情促動法、群眾抨擊法、穩定大局法、感化教育法、誠信擔保法、類同案推代教育法。如今,這套調解法則已在山西省司法系統推廣。

  李培斌還總結出“三心三勤”的經驗。“三心”,就是要有換位思考的同情心、高度負責的責任心、把小事情當大事業做的事業心。“三勤”,就是耳勤、嘴勤、腿勤。有了這“三心三勤”,再靈活運用“人民調解十法”,再大的疙瘩都能解開。

  山西省司法廳原廳長王水成説,“李培斌在化解陳情矛盾時,先從聊天開始,用朋友式的談心、交心進行疏導,使當事人感到溫暖,進而再化解他們思想上的問題。他十分關心當事人,注重後續回訪,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李培斌去世的噩耗傳出後,跟他熟識的領導、同事及十里八鄉的鄉親們都悲痛萬分。他的好友、縣文聯主席余躍海連夜寫下這樣一首詩:“知道你的人都説你不賴,了解你的人都説你實在。坦蕩無私,真誠正派,你的品德贏得人們讚美。受你幫助的人你都説應該,靠你扶持的人你都説無悔。對黨忠誠,鞠躬盡瘁,你的生命短暫卻很精彩……現在你雖倒下,但精神卻在群眾心中挺立起來。為人正直,終身勤快,辦事公道,無私無畏;你的美德將永遠印在我們腦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